67.5亿,一家百年老企卖身PE

融中财经王涛2025-07-07 17:23 大公司
并购热潮才刚刚开始。

一年百年企业,被顶级PE机构收购了。

据最新消息,德国知名防护装备和运动用品制造商Uvex集团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所有权变更。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已同意将多数股权出售给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华平投资。

Uvex由Philipp M. Winter于1926年创立,最初从事防护眼镜贸易。历经四代家族经营,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运动装备制造商之一。Uvex尤其以其高品质的滑雪镜、滑雪头盔、自行车头盔以及其他运动眼镜而闻名,是众多职业运动员的重要装备供应商。然而,其核心业务的是专业劳动防护装备,这部分为该公司贡献了约80%的销售额。

根据公告,华平投资将获得Uvex的多数股权。原股东——Winter和Grau家族将继续持有“重要的少数股权”,并承诺积极参与公司未来增长战略的制定。交易的最终完成还需获得常规监管批准。据报道,此次交易的估值为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7.5亿)。

在刚结束的2023/24财年,Uvex实现了6.66亿欧元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1.7%。不过,其运动装备业务(包括标志性的滑雪镜和头盔)面临压力,该领域销售额下降了9.3%。此次引入华平投资这样的强大金融伙伴,无疑为这家百年老店应对市场挑战、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前景注入了新的动力。

而相似的一幕正在中国市场上演,2025年政策破冰,并购市场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VC/PE机构积极参与到并购产业当中,并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

一家德国百年品牌


德国Uvex品牌始于1926年,由Philipp M. Winter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创立,最初名为 “Optische-Industrie-Anstalt Philipp M. Winter”,是一家手工作坊,主要将德国制造的商品出口至葡萄牙和西班牙。1930年,诞生了第一款由手工缝制且具有通风功能的滑雪护目镜。1936年,Philipp M. Winter在夏季奥运会上为许多运动员配备了安全眼镜,此次奥运也是首次通过电视转播,Uvex因此一跃登上世界舞台。

1956年,Philipp M. Winter的儿子Rainer Winter从美国回到德国参与公司运营,他重视品牌管理,将公司品牌正式确立为 “uvex”,该名称来源于 “Ultra Violet EXcluded”,表明镜片能完全隔绝紫外线,这也成为其特有的镜片技术。六十年代初,Rainer Winter正式接管uvex,并采用新的销售策略,加强与顶级运动员的联系,践行体育营销模式。

20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增多及高山滑雪运动的繁荣,uvex抓住机遇推出经典downhill 2000系列雪镜,该雪镜采用球面技术与注塑镜片技术,并拥有防雾涂层,成为当时的 “黑科技” 产品,助力uvex树立国际声望,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产品销往全球,形成以运动防护、劳动防护、工业防护为主的三大支柱产品线,成长为能提供从头到脚个人防护用品的专一品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退出三大产品支线的uvex在后续发展中靠着不断收购壮大自身,成长至如今的德国知名企业。

1987年,uvex成立合资公司laservision,生产技术先进的激光防护类产品,并于2004年全资收购该公司。1986年成立Profas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uvex安全手套 。1980年成立分公司ALPINA,1998年将其纳入旗下,ALPINA主要生产针对滑雪和冲浪项目的护目镜。1982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德清市设立子公司Alpina,同年成立Profas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uvex安全手套。1987年成立合资公司laservision,生产技术先进的激光防护类产品。同年推出首款自行车头盔Airtech,正式进入自行车领域,这款头盔采用当时创新的EPS和ABS材料组合,轻巧且保护性强。

2001年,uvex收购Heckel。2005年成立uvex学院,是职业安全和个人防护设备领域第一个私立培训中心。2016年开始收购HexArmor®。2017年专为平昌冬奥会的Creme de la Crème定制三款滑雪头盔和护目镜,并助力277名国际运动员参赛,获得11金10银12铜。2020年收购美国公司HexArmor®的多数股权。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uvex旗下Rainer Winter基金会正式成立40周年。2021年位于Rednitzhembach的现代化和可持续的物流中心开始动工,并获得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颁发的黄金预认证。

uvex的产品涵盖多个领域,主要包括眼部防护、头部防护、呼吸防护、足部防护、手部防护、躯体防护等。

经过近100年的开疆拓土,Uvex现在已成为全球防护装备行业最主要的品牌之一。目前,Uvex在全球拥有超过40家子公司,遍布19个国家,并与知名Arburg等品牌有着丰富的合作历史。

数据显示,Uvex在2023-2024财年实现了6.66亿欧元的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增长了1.7%。不过,受国际环境震荡影响,Uvex旗下标志性的滑雪镜和头盔等运动装备业务则不尽如意,销售额则下降了9.3%。要知道,Uvex公司大约80%的销售额来自专业劳动防护装备。因此有市场分析认为,主力产品销售额的下降,或是Uvex两大股东家族最终决定出让多数股权给华平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公告,华平投资将获得Uvex的多数股权。原股东——Winter和Grau家族将继续持有“重要的少数股权”,并承诺积极参与公司未来增长战略的制定。交易的最终完成还需获得常规监管批准。据报道,此次交易的估值为8亿欧元。

Uvex首席执行官Michael Winter在声明中表示,在公司即将迎来百年庆典之际,与华平投资的合作旨在共同塑造下一个发展阶段,进一步增强集团的未来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他指出,选择华平作为增长伙伴,是希望借助其资源推动Uvex的国际扩张、有针对性地扩展高端产品组合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公司未来也计划通过战略性收购来加速增长。

管理规模超870亿的顶级PE


这笔收购案的另一主角华平投资也大有来头,被称作顶级PE毫不为过。

华平投资成立于1939年,其前身为华宝公司,由艾瑞克?华宝在纽约创立,最初主要从事投资银行和私人投资咨询业务。1966年华宝公司被莱诺?平克斯公司收购后正式成立华平投资,1967年约翰?沃格尔斯坦携手莱诺?平克斯共同将公司进行转型,标志着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正式诞生。华平投资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机构,在其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创建了不少经典案例,还奠定了行业的多项里程碑。目前华平投资管理着超过870亿美元的资产,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设有17个办事处,并运营着三个投资平台:私募股权、成长股权和风险投资,已筹集了22个旗舰私募股权基金和21个专门领域的成长股权基金,旗下投资组合囊括全球1000多家公司。

华平投资自1994年开始在亚洲投资,是首批在中国投资的全球私募股权公司之一。从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总共在中国投资逾60亿美元。在中国,华平投资了许多明星企业,涵盖互联网、金融、医疗保健和消费品等多个行业。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投资阿里巴巴。据悉,华平投资是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之一,随着阿里巴巴的成长,华平投资获得了显著的利润。此外,华平投资还投资了如中通快递、摩拜单车、满帮集团、新氧等涵盖多个领域的企业。

2010年,华平领投了58同城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20年,华平又牵头了高达87亿美元的58同城私有化,这成为华平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股权投资;2016年华平参与了蚂蚁金服的B轮融资,投资金额达45亿美元,该轮融资后蚂蚁金服的估值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华平共同领投了中国领先的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E轮融资,年底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美妆集团……

对于此次华平投资收购Uvex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Uvex作为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国知名防护装备和运动用品制造商,其在全球防护装备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华平投资的此次收购有助于丰富其在消费品和工业制造领域的投资组合,进一步拓展在全球相关市场的布局。

Uvex在欧洲等海外市场拥有成熟的业务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华平投资凭借其庞大的资金实力和全球资源网络,能够为Uvex提供更多的市场拓展机会和资源整合支持,助力Uvex更好地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对安全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运动用品市场的持续增长,防护装备和运动用品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华平投资收购Uvex,可以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创新理念引入到Uvex的运营中,推动Uvex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防护装备和运动用品的需求,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文已经提到,目前的Uvex由于国际震荡等原因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问题,而随着华平投资的出手,或许会让这家百年企业再次焕发生机。

并购热潮,开始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VC/PE走向台前,它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股权投资,反而在并购上大起炉灶。

近期,市场传出KKR正在筹划收购一家中国饮料企业的85%股权的消息,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根据之前的报道,目标公司很有可能是正在筹备于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的大窑汽水。

作为“华尔街收购之王”,KKR向来善于运用少量资金撬动大规模杠杆,以实现对企业控制权的掌控。在其发展过程中,KKR曾多次对中国市场出手,投资了乖宝宠物、Moody美瞳等新消费领域的知名企业。而在2025年2月,KKR还被曝出有意收购星巴克在中国的股权。从商业角度来看,大窑饮品显然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投资选择。该企业估值合理,利润稳定,品牌在当地已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且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 高瓴资本近期参与了星巴克中国区的反向管理层路演,并表达了对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浓厚兴趣。据相关报道,除了高瓴资本外,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也纷纷参与了此次路演。目前,这笔交易的最终结构尚未敲定。高瓴资本作为消费领域的投资巨头,长期深耕该赛道,曾在京东物流体系的完善以及百丽国际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目前这两笔交易都尚未最终确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正在2025年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积极参与到并购市场当中,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PE/VC机构支持的并购案例已达17笔,涉及的并购金额高达91.59亿元。这些案例中,有的是投资机构直接参与并购,而有的则是通过间接方式提供支持。例如,上海医药在4月底完成的一笔收购中,就出现了创投机构的身影。据披露,上海医药联合上海金浦健服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指定的主体,共同收购了上海和黄医药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股权。4月25日,交易完成交割,上海医药合计持有上海和黄药业60%股权,对其实施并表管理。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资本退出困境”已成为创投行业面临的一道棘手难题,众多创投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并购市场,以寻找新的退出路径。经编辑观察发现,今年截至目前,并购作为创投机构退出方式的案例数量呈现出上升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出难”的困境。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退出案例总量达到了500例,其中,并购类交易退出的案例数量为60例,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7.8%的增幅。

从现状来看,创投机构通过并购退出的意愿日益强烈,而愿意接手的买方中,有不少是具有并购需求的上市公司。“并购六条”新政的推行,从政策层面为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鉴于一级市场的估值相较于前些年有所回落,上市公司参与并购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尤其是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其并购需求更为旺盛。

此外,大量的并购基金正在涌现。

安徽省投资集团旗下的高新投公司,管理着安徽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二期基金,与鼎晖投资携手成立了鼎晖中安并购(安徽)股权投资基金;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二期基金(有限合伙)也正式宣告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和集聚各类并购基金;河南省设立的赋豫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基协完成了备案手续,基金的注册规模达到了50亿元人民币;南京新工先进制造业强链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其出资额为8亿元人民币;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称北京亦庄),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北京亦庄迎来了首只并购基金的落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0个地区出台了支持并购重组及并购基金设立的相关政策,为并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序进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并购成为私募基金、产业资本以及战略投资者完成股权投资退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迎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