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卖药挤不进健康江湖,巨头混战大健康,百万年薪挖医药代表

AI财经社郑亚红2020-12-07 11:39 大公司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在大健康领域动作不断,百度、阿里、京东、平安频频出招。

京东健康已经进入IPO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于12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这个计划筹集35亿美元的资本动作,料将使其成为亚洲医疗保健行业史上的最大IPO。

京东健康的上市,也将行业热度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在大健康领域动作不断,百度、阿里、京东、平安频频出招。

除了这些巨头,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和人士也在不断涌入。11月底,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秘密与几位大健康行业人士吃了一顿意义特别的饭,他透露自己接下来会“离开”经营了多年的公司,全身投入新的创业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大健康。

“他是有备而来的。”一位知情人士对我们称,这个理工男在饭局上跟行业人士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对医学名词也信手拈来,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重启、换帅和抢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在线经济推上了风口浪尖,就像已经爆发的在线视频会议让美国小公司ZOOM的净利润暴增近90倍一样,困在家中的人们更多采用线上渠道购买所需药物,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好大夫在线、平安好医生等多家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也迎来流量高峰。京东健康CEO辛利军称,疫情期间京东健康药品销售业务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不只是巨头尝到了红利,一家规模不大、专做线上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去年公司亏损了1000多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盈利几百万元。

种种迹象和行业变化,似乎都再次让互联网医疗看到了曙光。

在3年前裁撤掉医疗事业部的百度,于今年3月以百度健康卷土重来,成立了百度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并以独立公司高调推出直播问诊,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甚至亲自坐诊直播间。据了解,百度将重点放在直播+在线问诊上,并打出了其直连医生数最多的宣传点。今年8月,百度健康再次切入慢病管理,想通过更多的服务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京东健康则仍把重心放在药物电商上。随着医改政策落地、带量采购的展开,医院卖进口药受到一定限制,互联网平台成了进口药的一个窗口。

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则在匆忙的2020都经历了一次换帅。3月16日,阿里健康原CEO沈涤凡退出公司,接任者是曾经在创新业务事业群担任总裁的朱顺炎。朱此前的工作领域与医疗相差甚远,比如他曾负责UC、天猫精灵等业务。他上任后,今年9月阿里健康APP改名为“医鹿”,调整过后的APP主页面围绕在线问诊展开,预示“医鹿”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医生资源和运营能力方面的竞争力。

平安好医生则在今年5月将王涛所代表的阿里系高管层一锅端,平安老将方蔚豪接棒现任CEO,同时方还是平安医保科技和平安租赁的董事长兼CEO。在平安好医生过去发展的六年时间里,其财报显示,直到今年上半年依然亏损超2亿元。方蔚豪上任除了肩负盈利使命,作为三个板块的负责人,他也要进一步打通整合平安大健康的生态圈。

字节跳动则以一个后来者的姿态于近日默默拉着百度系元老启动了小荷医疗和松果门诊。一位行业人士疑惑:“老将能搞出名堂的话,怎么不在百度证明呢,是百度平台不灵了吗?”

巨头加码,也可以从抢人大战中嗅到气息。“医疗机构、药厂、互联网医疗公司、药店之间的人才流动明显加速了。”长期观察互联网医疗的医药圈人士李晔对AI财经社称。

李晔透露,百度健康医典团队中不少是从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垂直公司中挖的“老人”。百度健康医典是百度2019年中启动的一个知识科普公益项目,如今是百度健康板块中的内容核心。

“另一家互联网公司从去年开始挖了好多药企的人,像医药代表这种待遇翻倍,有的会给上百万年薪。”李晔称,根据他的了解,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健康板块就是奔着上市去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流水,挖人就是为了把人撒向产业链内部和医院找合作。

“BATJ进入医药健康领域,如果没有熟人介绍,靠程序员从头自己嗑,光认全人3年就过去了,别说谈业务了。”刘成回忆称,当年微信支付要入驻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的3000家门店支付系统时,老百姓大药房的董事长谢子龙根本不见他们,微信支付一直苦苦游说医药圈人士引荐。

那么,药企的人进入互联网公司具体能带动什么层面的合作?据来自药厂市场部的刘成透露,医药代表跟医生关系走得近,一种常规的操作方式是,互联网公司通过这些医药代表将医生拉到自家平台上,有了医生,药品的销售额自然会上升,尤其是那些医保以外的进口药。

而也有业内人士判断,当下互联网公司出大价钱挖人的逻辑可能简单又粗暴。“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挖几个药厂的人把医院关系给打通,虽然年薪百万,做两年就让你走人了。比如上述那家互联网企业,年初招一批人,年尾又辞掉一大批。”

来自药企的医药代表詹秋对我们回忆,2014、2015年互联网+医疗成为风口,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一股脑扎进这片热土,几千亿的资金砸进来。一大批药企的人也在此阶段跳槽去互联网公司。

但经过几年的摸索,互联网巨头意识到,在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中,医疗可能是最难的行业之一,因为医疗产业链特别长,把这些资源跑通非常不易,互联网企业很难触及医疗服务的核心。

2016年之后,互联网医疗趋于没落,风口过后,那批创业公司死的死、伤的伤,“大家又回到药企,也没人想再去了”。

如今,疫情下在线经济的爆发,让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毕竟巨头们谁也不想在这个赛道上被轮空。

烧钱、延期上市,只有卖药才是本质?

占坑是一方面,赚钱变现也是当务之急。

“大家都在尝试围绕医药产业链去做延伸,往前做问诊、卖药,医美、减肥等消费医疗,往后做慢病管理、保险。”曾在百度和京东健康板块工作过的人士汪琦观察到。

但除了卖药,大健康的领域还有哪朵浪花能够翻出金鲤鱼?每一家都想在潮水涨上来时折腾起一片浪,但每一家也都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

以医疗服务为例,近半年,平安好医生着力推广一项名为“平安家医”的产品,这是对原有“私家医生”的一次升级,瞄准个人和家庭,主打7*24小时在线问诊、医院问诊挂号、转诊、陪诊、住院安排等全就医流程服务。与之相似的是京东健康推出面向家庭7*24小时的京东家医。只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平安好医生目前主要以平安集团内的私域流量为抓手,以平安集团的保险客户转化为主;而京东家医则主要面向公共流量,以做大平台的理念出发。

“做线上医疗服务是非常烧钱的,每年以亿为单位往里投。”李晔称,“互联网医疗在现阶段有没有必要去做,这是值得去思考的。”

医疗服务的一个风向标是微医。原本计划2020年赴港上市的微医,目前已经将IPO延迟至2021年春天。“如果还上不了就很难上了。”业内人士分析,微医正是以互联网医院为主要业务,上市延迟的本质还是线上问诊服务付费难以实现盈利,其商业模式无法让港交所信服。

据了解,微医现在还给一些医院去做数字化,来扩展自己的盈利半径,而另一家以医生线上社区平台起家的创业公司医联,则转型去与药企合作,比如做丙肝药物的推广。

李晔透露,今年5月平安好医生内部的“高管地震”,也是平安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当时一手创立平安好医生的王涛被免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与之一起被“一锅端”的还有首席产品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运营官在内的核心管理层。

“王涛是老阿里人,他是大平台的思路,只想服务它的保费用户,深挖他们的需求,但是平台赚不了钱啊。”上述人士称,平安向来以销售思维为导向,与互联网那套烧钱的思维模式,有着难以弥合的内在矛盾。在王涛等团队离开后,接替者是更熟悉集团业务逻辑的平安老将方蔚豪。

翻开平安好医生的财报,不难发现为其贡献了超过一半营收的业务,仍然来自以医药类商品为主的健康商城,尽管平安好医生有自建的医疗团队,依靠母公司保险业务做医疗服务。

而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背靠电商生态,医药业务在数据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其各自最新发布的财务数据中,前者医药电商营收占比高达97%,后者的零售药房占比为94%,可以说“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两家巨头扎下的名为“健康”的大帐篷。

看似热闹的线下诊所也难逃陷阱。腾讯做诊所、平安好医生成立互联网眼科中心、字节跳动也在布局线下诊所,但业内人士指出,线下诊所往往也“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不会大面积开诊所,干诊所赚不到钱,人力、设备折旧、租金都是不小的投入,开一两家在那放着,更多是为了让一些线上业务合规化,也更容易进行商业贷款。”

当然,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期望以前沿技术手段介入医疗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不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虽然在加速推广,但仍面临没有牌照、无法“正大光明收费”等难题。此前,AI财经社了解到,腾讯推出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觅影很少真正在医院出现。有常年奔波于医院的行业人士更是直言,腾讯在觅影上投入精力很少,主要依靠的是外部的合作伙伴进行维护。

正如上述行业人士介绍,尽管各个巨头在产业链上下积极摸索,推出在线问诊、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影像筛查甚至是专科诊室、线下诊所,但这些美好的布局并未完全跑通,也未触及医疗本质。很多看似问诊,实则主要为卖药。

“谁会真的在生病的时候选择线上看病呢?医生看不到摸不着,连检查都做不了。”换言之,没有与之配合的线下检查,线上医疗实在难以舞出水花。

互联网医疗到底是不是门好生意

那么互联网医疗真的就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了吗?

“疫情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因线下就诊受阻,使得互联网成为很多医院、医生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互联网医疗是我们过去无法想象,但未来会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在一场关于智慧医疗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董家鸿说。

尽管互联网医疗坑多浪大,但在特殊时期迸发出的能量仍为业界所惊叹。2020年3月2日,《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更是进一步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这份意见书为行业加了一把火。“现在很多地方互联网购药也可以医保报销了,最大的难题解决了。”医药代表詹秋表示。据统计,在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委属管辖医院,互联网诊疗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更是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

更有机构给出预测称,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是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

在这一背景下,已经包揽了每个中国人衣食住行的互联网巨头,怎么可能放过生老病死的大健康呢?

阿里巴巴和腾讯最初闯进医院是奔着抢占支付入口的目的而来。随后在各自的生态下,阿里和京东发展出了以医药电商为主营的模式,而腾讯则维持了以投资布局赛道的习惯,大量撒钱给创业公司。

2020年重新回归医疗赛道后,百度健康成为百度移动生态的重要一环。尽管搜索的入口被字节、腾讯、阿里等所瓜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拥有国民度最高的搜索入口,百度不会放过医疗这个垂直赛道附加的巨大商业价值。只是目前,无论是其在线问诊,还是慢病管理,仍没有一个明显的盈利模式。

平安的逻辑更加顺畅,在以保险建立起的帝国里,医疗既能跟集团资源形成闭环,更好地服务客户,又能加码新领域,拓宽业务边界。

字节跳动入局医疗与它的搜索和广告相关。张一鸣挖过来的百度前高管吴海峰,曾在百度13年,做到百度副总裁,在向海龙手下负责医疗信息搜索业务,还担任过百度医疗相关业务的负责人。而吴海峰还带着一批百度搜索的高管抱团加入字节跳动。据媒体报道,字节以5亿元收购百科名医网实际上也是由吴海峰主导的。

“围绕搜索和本地业务线做布局,是能快速变现的一条路径。”有字节内部人士对媒体如此表示。

依靠不同的生态,从自身业务优势出发进入医疗领域后,谁能真正攻占医院和用户,这还是一个需要长期等待验证的问题。“能不能挖到金子就看选没选对矿,锤子好不好用。”詹秋说。

常常与医生打交道的詹秋表示:“实际上,医生很愿意尝试新技术,在安全第一的考量下,他们并不是一帮保守的人。”詹秋看到,位于互联网医疗核心的医生实际上对于变革的态度其实并不抵触,他们希望科技能够真正帮助自己,也帮助更多的病人。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晔、刘成、詹秋、汪琦为化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