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学霸”掌舵万亿恒丰银行,白雨石能否打个翻身仗?

财富独角兽恒心2025-07-14 12:28 大公司
至此,恒丰银行“一正四副”管理架构成形。

当一家银行的历史包袱与新任行长的青春活力形成鲜明对比,变革的希望也随之点燃。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纸批复,43岁的白雨石正式成为恒丰银行新任行长。这位全国性银行中最年轻的“一把手”,结束了该行长达33个月的行长空缺期。与他一同亮相的,还有新任副行长韩靖文。

至此,恒丰银行“一正四副”管理架构成形:60后郑现中、70后房毅与韩靖文、75后毕国器,与80后白雨石共同组成“老中青”梯队。

恒丰银行能否讲好未来故事?

01

治理阴影与业绩困局,明显掉队

据公开资料显示,恒丰银行(前身为烟台住房储蓄银行)于1987年成立,2003年改制并更为现名。恒丰银行的数十年历程,堪称一部公司治理的反面教材。

贪污腐败的蛀虫,早已深入恒丰银行的骨髓,两任董事长相继因贪腐被判处死缓,震惊金融界。特别是蔡国华案——日均报销40万元公款、涉案金额超百亿元,不仅导致银行形成逾1400亿元不良贷款,更让恒丰银行沦为“公司治理失效”的典型案例。

据检方指控资料显示,在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恒丰银行首任董事长姜喜运利用担任恒丰银行董事长的职务便利,将恒丰银行股份陆续转至其个人或亲友控制的公司名下,予以隐匿。另外,在2004年至2013年,姜喜运单独、伙同他人,索取或收受财物数千万元,为江苏正阳置业有限公司、高天国等公司和个人购买恒丰银行股份、办理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2014年9月,姜喜运指使他人销毁其实际控制的五家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涉及金额上亿元。

就在姜喜运落马后,由时任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蔡国华接任恒丰银行董事长一职。但遗憾的是,蔡国华也未能抵制金钱的诱惑。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4年至2016年,蔡国华在担任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滥用职权,违规在恒丰银行发放核心员工奖励薪酬、推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造成恒丰银行大额损失。在2014年至2017年,蔡国华利用担任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占有恒丰银行公共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千万元。

治理乱象直接反映在业绩上。2015年至2024年间,恒丰银行营业收入仅从240.39亿元微增至257.75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却从80.34亿元缩水至54.54亿元。与同期其他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五万亿、净利润数百亿的成绩相比,恒丰银行明显掉队。

更严峻的是资产质量隐忧。2025年6月,恒丰银行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集中挂牌300多亿不良债权。规模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恒丰银行频收监管罚单的合规漏洞。

02

市场化基因与实务突围,新帅特质

白雨石的晋升,被解读为恒丰银行内部对专业主义的回归。

据介绍,白雨石出生于1982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同时也是中国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是一名妥妥的“学霸”。

履历显示,白雨石长期在银行系统工作,并参与了恒丰银行市场化改革全过程。在2015年7月加入恒丰银行前,白雨石曾供职于中国银行,担任财务管理部流动性管理高级财务经理,加入恒丰银行后,任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资金运营中心筹建组组长、总经理等职。

实际上,这位全国性银行中最年轻的“80后”副行长,其“转正”早有苗头。202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白雨石拟任省管企业正职;4月白雨石就曾以恒丰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拟)”的身份公开出席上海奉贤支行开业活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长于实干,专业性强”是白雨石的标签,“他金融履历丰富,专业能力突出,既有大型国有银行工作背景,也有恒丰银行多岗位历练经历,参与了恒丰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全过程,对恒丰银行近年来的经营与发展了解非常深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战略定力。作为全程参与恒丰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人物,白雨石深谙恒丰银行“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三步走路径,他主导的资金运营中心筹建、济南分行转型等实务经验,为其推动全行战略落地积累了操作样本。

03

双轨挑战与上市窗口,新征程

摆在白雨石面前的是一道双轨难题:既要化解历史包袱,又要抓住上市窗口期。

2024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恒丰银行“建设一流股份制银行”的三阶段目标: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顺利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初步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基本达到上市条件;用5年左右时间经营效率明显提升,盈利能力达到股份制银行中游水平;用10年左右时间综合竞争力迈入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为此,银行已成立由恒丰银行董事长挂帅的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对标整改。

股权结构的优化同步推进。2024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恒丰银行150亿股股份,以46.6%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形成“国有主导、多元清晰”的股东架构。

新任管理团队仍需直面多重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属IPO。

对于恒丰银行而言,上市早在计划之中,但波折却在意料之外。2014年恒丰银行就首次公开透露上市计划并决定于2015年正式启动,但最终沉寂;2017年重提上市目标,公告明确表示,“加快推进上市工作进度,并确立了具体推进时间表,即计划2018年12月底之前,完成H股上市,2019年12月底之前,完成A股增发”;2020年时任恒丰银行董事长陈颖更是公开表示,“争取五年内上市”,但期间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五年之约未到之际就因工作调动离开,上市目标岌岌可危;2024年度全行工作会议上,恒丰银行又再次提及“整体上市”目标,足可见上市的决心。

但命运似乎总爱和恒丰银行开玩笑,IPO之路倍显坎坷。漫漫上市路,依然充满阻碍。

白雨石的正式就任,标志着恒丰银行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关键转折点。全国性银行最年轻行长的身份,既象征着破旧立新的勇气,也意味着沉重的责任。摆在“老中青”搭配的新管理团队面前的,是数十年业绩徘徊的困境、300多亿不良债权的压力以及IPO冲刺的倒计时。这些挑战的复杂程度,远超大多数同业。

恒丰银行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体银行的兴衰。它已成为观察中国金融改革中公司治理重构、风险化解与干部年轻化三大命题的鲜活样本。当这家饱经风霜的银行在80后行长带领下重启上市征程,其成败也将为中国金融业的深层变革写下重要注脚。具体结果如何,还需市场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