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波折射来伊份系统性困局,业绩承压破局需刮骨疗伤
知名零食品牌来伊份因一枚“带血创可贴”陷入一场严重的食品安全风波。
2025年5月10日,《澎湃新闻》、《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等多个媒体报道,江苏一位消费者连续发布两条视频,声称其给孩子喂食粽子时,发现其中存在异物,直言“是创可贴……这个地方明显有血迹”,并强烈要求来伊份官方作出明确解释。
5月12日凌晨,针对“蜜枣粽中吃出带血创可贴”一事,来伊份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说明公告》,称公司在关注到舆情的第一时间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尽管事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但其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折射出来伊份在业绩承压、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的系统性困境。
作为中国休闲零食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来伊份曾以“直营+代工”模式快速扩张,但近年来频发的食安问题、持续下滑的业绩表现,使其逐渐掉出行业第一梯队。
01
食品安全隐患:代工模式下的品控悖论
据官网显示,“主板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于1999 年创立于上海,另据天眼查APP显示,法定代表人为郁瑞芬,注册资本约3.37亿元,经营范围含食用农产品批发、食用农产品零售、日用品销售、工艺美术品及礼仪用品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等,由上海爱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郁瑞芬、汪小明、上海海永德于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来伊份直接持股51家公司,其中38家为存续状态,包括上海来伊份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来伊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来伊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版图涉及消费、金融、文化传媒等。另据分支机构信息显示,来伊份30余家分支机构已注销。

来伊份3600+门店遍布全国百余座大中城市,成为 8.6 亿人次的零食首选品牌,旗下嗨吃无骨、伊天益袋等近千款零食,深受消费者青睐与厚爱,2020 年以来聚焦新鲜零食战略,以全新品类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新鲜零食=来伊份”的认知价值。
不过,此次“创可贴粽子”事件并非孤例。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5月18日,通过检索“来伊份”,相关投诉近1100条,涉及异物、发霉、变质等问题,代工模式的品控漏洞被置于聚光灯下。

平台上一位消费者表示,“我于2025年3月15日通过京东平台购买了一份面包,商品生产日期为2025年2月22日,保质期为90天。然而,在2025年4月24日,当我打开该仍在保质期内的面包准备食用时,发现其表面出现了明显的霉菌”,同时表示称,“我在小红书搜索此品牌‘来伊份’霉变,出现其上百篇维权文章,让我更加怀疑此商家生产线是否卫生!同时我这款吐司,也有相同的消费者在小红书上反应霉变的问题!我并非个例!”
无独有偶,还有投诉者表示,“在拼多多上来伊份官方旗舰店购买虎皮凤爪,食用时发现有发霉情况,引发生理不适,严重侵害我的食品安全权益。我的诉求是商家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退一赔十,同时向我诚恳道歉。”
02
从“万店计划”到收缩,盈利模式有待商榷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外,来伊份的近年来的业绩压力也不容忽视。
来伊份自2016年上市后,在2017年曾提出“万家灯火”计划,目标2023年实现1万家门店规模。然而截至2024年底,其门店总数仅剩3085家,同比减少16.28%。
业绩表现上,来伊份已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9.77亿元,同比下降9.25%,实现归母净利润5704.54万元,同比下降44.09%;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70亿元,同比下降15.25%,实现归母净利润-7526.7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31.94%。
对此,来伊份在年报中解释称,2024年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部分区域门店收入下降且对部分低效门店进行调整导致直营收入同比下降。具体来看,2024年对低效门店进行了优化,同时部分区域直营转加盟业务调整,导致华东及华南地区收入规模同比下降,但加盟商批发业务同比略有增长;电商业务因模式调整导致业务收入下降。

当然,来伊份近年来也在积极“自救”,不断推进新品类的研发与生产,如开发并推出包括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等在内的新品类,力求打破市场对于自身的固有印象,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目前尚未见到明显成效,主要生产经营的还是坚果炒货、肉制品等传统意义上属于休闲零食品类的产品。

来伊份“高端零食”定位在消费疲软环境下显得尤为脆弱——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而品牌坚持“不打价格战”的策略,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休闲零食行业向线上化、性价比化转型的背景下,来伊份的竞争劣势愈发凸显。
尽管在未来居民对休闲食品的消费需求扩大之下,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发展。据前瞻研究院预计,2023 年至 2028 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10%,到2028年规模可达到2.6 万亿元。但市场CR5集中度较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主导市场。来伊份的“不降价”策略,在量贩零食渠道冲击下显得尤为被动——后者以低价、高周转模式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零食很忙、赵一鸣合并后门店破万,直接挤压来伊份生存空间。
03
结语
来伊份的困境是多重矛盾交织的结果:业绩下滑暴露出盈利模式脆弱性,食安问题动摇品牌根基。
要知道,当前休闲零食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来伊份若继续困于传统路径,恐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动系统性变革,方能在红海竞争中寻得生机。
至于后续能否逆风翻盘,尚需市场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风波折射来伊份系统性困局,业绩承压破局需刮骨疗伤
尽管事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但其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折射出来伊份在业绩承压、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的系统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