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人寿流失4名高管背后:利率切换阵痛与20亿退保压力

财富独角兽小方2025-08-21 14:50 大公司
近年来,寿险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转型阶段。

近年来,寿险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转型阶段。在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以及监管持续趋严的多重背景下,如何重塑盈利模式、夯实经营根基,已成为当前保险公司亟须应对的共性挑战。尤其在预定利率下调后,依赖传统储蓄型产品的险企普遍感受到增长压力。

横琴人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全国性寿险法人机构,自2016年开业以来,凭借区位优势与发展速度备受关注。然而,在内外部环境交织下,高管团队的变动、产品结构与渠道变革,正令这家年轻险企面临现实考验。

01

核心团队一年多时间流失4人

在一家保险公司的成长与转型过程中,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往往至关重要。据公开资料,自2024年初至今,横琴人寿已有四名核心高管相继离任。其中,大多是自公司创立或早期阶段即加入的“老将”。

他们在不同业务领域承担关键职责,对公司战略制定、合规运作、投资管理以及销售拓展均发挥过重要作用。

譬如,李学成在2017年9月加入横琴人寿,是横琴人寿早期的重要管理骨干之一。曾长期担任风险管理、法务合规以及风控合规负责人,对横琴人寿的合规体系和风控架构建设有着深度参与。

李佗则于2019年加入横琴人寿,离任前担任党委委员兼总经理助理;王立川早在2016年8月即参与横琴人寿的筹备工作,是横琴人寿创立初期的重要成员,2022年起担任总经理助理。

张林自2019年加入横琴人寿,曾先后担任行政总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并在2023年兼任审计责任人,同时还担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等多个职务。

从整体来看,一年多时间4位核心高管的相继离任,对横琴人寿而言是一场不小的管理与治理考验。首先,在组织运转层面,核心岗位人选的更替可能导致战略落地节奏的延缓,部分关键任务需要由其他高管临时兼任或等待补位。

其次,在外部市场层面,频繁的人事变动往往会引发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疑虑,对险企信任度带来一定影响。保险行业本身高度依赖长期关系与稳定预期,高管团队的部分流失或会引发外界对其未来方向的一定关注。

当然,人事调整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新一届管理班子可以借此契机引入新理念和新思路,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在新的战略周期中,如何稳住管理队伍、维持组织的连续性和市场信心,将是横琴人寿突破困境的首要课题。

02

2024年全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42%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全国性法人寿险公司,横琴人寿在发展初期曾展现出一定的增长潜力,尤其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连续多年保持增长趋势。创业初期的2017年至2023年间,横琴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从8.63亿元快速攀升至85.2亿元,实现近十倍的增长。

得益于银保渠道的发力、特定产品结构的推动以及区域性政策红利的支持,横琴人寿还一度被视为中小险企中的“黑马”。

然而,这一增长趋势在2024年戛然而止。根据横琴人寿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其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3.42%,为其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图片来源:横琴人寿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横琴人寿在渠道结构上较为集中,主要依赖银保和保险经纪渠道。据联合资信最新评级报告称,“2025年一季度,横琴人寿渠道结构仍以银保渠道和经纪代理渠道为主,产品结构仍以传统寿险为主,但大型保险公司资源进一步向银保渠道倾斜,加之产品竞争力不足,其银保渠道保费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传统寿险与分红险保费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与规模保费收入均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公司新单业务规模较上年同期进一步降低,新业务价值率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2.5%预定利率时代逐步谢幕后,横琴人寿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传统储蓄型产品吸引力或将下降,进而可能将加剧客户流失和投保热度的降温。据横琴人寿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横琴人寿原保险保费前五名产品中,有四款为增额终身寿险。这类产品在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下,盈利能力或将逐步受到压缩。

图片来源:横琴人寿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为了防范利差损风险,横琴人寿在2024年主动收缩部分储蓄类业务线,停售部分高成本产品,虽然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属于合理举措,但从短期来看,也影响了整体保费表现。

面对当前发展态势,横琴人寿也在尝试寻求突破。其在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称,“2025年,公司将落实‘两个融入’即主动融入琴澳一体化、主动融入大湾区,稳步推进个人业务发展,分别在广州、苏州启动筹建“金莲花”财富管理中心,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价值和效益。”

从中期发展角度看,横琴人寿能否实现扭亏为盈,首先是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否持续推进,并形成高价值业务的稳定来源;其次是投资端能否有效提升收益率,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扩大利差空间;第三是渠道改革能否落地见效,提升个人业务的规模与质量;最后,在人员管理方面,核心高管团队的稳定与新班子的融合程度,也将直接影响改革成效的落地与组织执行力的提升。

正处于战略拐点的横琴人寿,如何平衡规模收缩与价值提升之间的关系,妥善应对持续亏损带来的资本消耗压力,同时稳住客户与合作方信心,是横琴人寿下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在行业整体进入低利率、重价值的发展周期之际,如何寻找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路径,对于横琴人寿而言不仅是挑战,也是转型突破的机遇。

03

2024年赔付支出42.56亿元,

同比激增超15倍,两年退保金额超20亿元

根据横琴人寿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其当年赔付支出达到42.56亿元,相较2023年的2.59亿元,增长超15倍,为历年来最大年度赔付额。

图片来源:横琴人寿2024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结合近年来业务结构和产品属性,或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赔付激增主要与以往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进入集中给付期有关。由于该类产品多采用高预定利率设定,随着到期客户逐步进入领取阶段,赔付支出也随之显著上升。

分红型产品早期在横琴人寿保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前后,分红险曾作为横琴人寿的重点业务之一,其年度保费收入占比较高。然而,随着寿险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横琴人寿的既有打法面临承压态势。其适时调整产品策略、减少理财导向型保单占比,这也映射出近年来市场环境下,行业内传统的分红险产品的销售吸引力正在下降。

在退保方面,横琴人寿的承压情况也较为明显。2023年横琴人寿退保金额为16.1亿元,2024年为5.91亿元,两年累计退保金额超过20亿元。退保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部分两全险和年金类产品上,这类产品在达到合同约定期间后,其现金价值逐渐接近或超过累计已缴保费,部分客户因此选择退保实现资金回流。

值得关注的是,在销售渠道结构上,横琴人寿过往高度依赖银保和经代渠道,这种渠道模型便于快速放量,但在行业佣金结构调整、“报行合一”等政策背景下,银保渠道成本优势逐渐收窄,渠道转型需求迫切。

在寿险行业持续深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对中小险企的发展路径愈发关注。横琴人寿作为一家成立不足十年的法人寿险公司,其发展轨迹既映射了行业的周期性挑战,也凸显出其自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大湾区战略机遇到自身战略调整,从高管架构变动到业务结构优化,横琴人寿的每一步调整,都是对生存压力与发展方向的“回应”。

未来,如何平衡经营稳健与创新探索,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求确定性,是横琴人寿持续经营的时代“考题”。资本结构、产品策略、渠道建设与风险管理的协同进化,将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重拾增长。在寿险行业从“重规模”走向“重价值”“重质量”的关键时期,横琴人寿的转型实践成效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