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阿里,尚能“饭否”?

博望财经小魔丸2023-06-27 15:48 大公司
权力交接背后,意味更为深长。内忧外患交叠,陷入“大象困境”的阿里,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创立24年之际,阿里巴巴传出变阵信号。

全员信宣布,张勇个人将于2023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权力交接背后,意味更为深长。内忧外患交叠,陷入“大象困境”的阿里,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01

老将回归背后,无奈与急迫

于阿里而言,高管变阵是一次各种层面上的老将回归。

马云曾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要特别感谢四个人——孙正义、杨致远、金庸和蔡崇信。其中,他最感谢的就是蔡崇信,因为阿里是蔡崇信和他从零做起来的。

并非夸言。蔡崇信赋予了阿里现代大公司的DNA:一是帮助阿里确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架构,由此现代企业、股份制、资本市场等理念根植于阿里;二是帮助阿里实现了对外融资。

蔡崇信被誉为“马云背后的男人”,是阿里除马云外唯一一名永久合伙人;身为阿里第一代程序员的吴泳铭也被成为阿里的“秘密武器”。当创始老将重新走向台前,阿里当下战略的深层逻辑发生了明显质变——自我颠覆,转向投资公司。蔡吴组合的上阵,被外界认为是阿里正式转向资本运营与资产运营的重要信号。

2023年5月,阿里巴巴财报电话会上,首席财务官徐宏提到,未来阿里将重点关注三大优先事项:对资本结构进一步保持审慎的同时,专注于提高管理公司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设计审查和实施能够使每股收益增值的计划;探索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股东回报的各种方案。

无疑,与上述论调对应,蔡吴组合无疑是阿里专注股东汇报的一颗“定心丸”。

回归股东回报,已经是阿里巴巴坚定价值基础的最优解。至少在资本市场表现上,阿里巴巴在张勇任期内的成长是不尽人意的。

2023年2月,查理·芒格公开批评“阿里巴巴不是互联网公司,仍然只是一个该死的传统零售商。”当然没有无缘故的愤怒,据悉芒格在阿里巴巴上的投资浮亏可能接近50%。

具体看,自2020年9月登顶299美元/股后,最近3年阿里的股价动荡下滑。横向对比看,当下阿里巴巴的市值不仅远逊于腾讯控股、台积电,还被后来者贵州茅台、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一众内地公司反超。

背后是阿里在张勇任期内遇到的多重挑战:被拼多多围追堵截、下沉市场流失、增长成长性见顶,“二选一”被反垄断大锤重罚182.28亿元人民币、系列裁员风波……

“大象困境”之中,阿里内外环境各方面都承压不小。锋芒不再,阿里巴巴亟待寻找更新的价值根基,自我颠覆是做出改变的更优解法。

02

重梳流量逻辑,回归中小商家的“迷途知返”

变化,很早就埋下伏笔。自马云回国后的90天里,阿里已经历经三大变革:分拆造活力,分权厘功过,回归互联网和中小商家,分别涉及战略、组织管理和业务。

2023年3月28日,一年一度的阿里变阵大戏,宣布了“24年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在阿里巴巴集团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同时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

简言之,六大集团到了需要“自负盈亏”的时候。对此,张勇解释“阿里需要变得更快更敏捷”、“我们旗下的每块业务都是阿里巴巴投资的对象,只不过原来养在自己家里,现在让他们独立面对市场。”

眼下阿里变阵,其实是2020年以来一系列变革的延续:优化效率,改良决策流,放权给核心业务板块。亦埋下伏笔,其中张勇出任阿里云智能集团的董事长兼CEO,这被看作是张勇后续变动的一个信号。

张勇的彻底放权,意味着阿里动物园里的成员们要自谋出路、创造投资价值了。

自食其力的决策,并非无源之水,毕竟近年来淘宝、天猫两大阿里支柱营收与利润同时走弱,已经显现出了成长天花板。

2023年的618已经没有具体数据,体现在财报上的利润天花板也正悄然逼近。张勇接任董事长后的2021财年(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收获最高净利润1432.84亿元,但2023财年净利润仅为655.73元,比7年前他接任CEO第一年还少57亿元。的确,张勇时代拼多多趁虚而入,电商演变为“三国演义”,阻击战的失利也是张勇的一处败笔。

问题出在哪里?

事实上,多年矛盾中阿里巴巴对流量生意的逻辑转向,成为饱受外界诟病的关键所在。回归本源,阿里巴巴之所以成为阿里巴巴,起家关键在于成立早期大量中小商家为淘系电商带来的巨大流量。而今淘宝和天猫是两个业务,但流量池子还是在一块。

瞄准流量生意,阿里巴巴造出了一个新商业模式——中小卖家自发寻找/吸引买家,将优质流量带来淘宝平台,淘宝平台再将流量打包“卖”给天猫上的大品牌商。

大小之间,如何平衡小卖家与大商家的入口矛盾?追求消费升级的阿里,做出了对大品牌商相对利好的决策,而这直接导致生产流量的大部分中小卖家被“赶”出天猫。

阿里通过大幅提高服务费与保证金来提高商城的信誉与服务质量的举措,进一步激化矛盾,这也导致了著名“十月围城”事件。虽然此后圆满解决,但中小商家和大商家的流量倾斜机制博弈,本质仍是未解。

事后看,这场生态自净显然阿里失去更多。不仅自身生态受损,流量杠杆的实力不再明显。中小商家转而投向竞争对手拼多多的怀抱,迅速成长。这些活跃在五环外、小镇农贸市场的小摊小贩,成为了帮助拼多多对抗阿里的强大武器。

03

独立上市猜想,危与机并存

不变确实不行了。

2023年,已经来到了电商的“生死局”大年。一个鲜明信号是,价格战的火花又被燃起。我们看见,京东重拾“低价”武器,跟风“百亿补贴”;拼多多搅动起国内的低价风暴不说,更在出海领域搅动风雨,和阿里的战火从国内烧向国外。

对手的围剿来自四面八方,甚至出现在想象之外。抖音以兴趣电商向传统电商凌厉进攻,美团亦不满足于本地生活,发起美团闪购来切分蛋糕,刷新小时达的电商时效。

据澎湃新闻,有媒体报道,从分析师和相关公司内部获得的测算数据,拼多多与抖音电商去年的订单 GMV(销售总额)合计已超过阿里国内电商业务的50%。在收入侧,2023年前三个月,拼多多的收入已达到阿里国内电商业务收入的62%。

消费分级趋势愈演愈烈,电商环境的的变化也越来越快。面对来势汹汹、或危及基本盘的各路对手,阿里是时候重新梳理流量逻辑与价值通路了。

回归淘宝,阿里也做出了不少改变。一个重要信号是,淘宝在2023年618明显加强了对中小商家的扶持,淘天首次上线中小商家专属618营销通道:淘宝好价节。这是电商史上第一次为中小卖家定制的营销IP。

如果说焦灼的前台战况,带来了关于回归中小商家的战略转向,那么浸淫VC圈多年的蔡崇信走到台前,则带来了投资维度的重要的破局切口。

阿里动物园的动物们也应该独立上市、为集团分忧解难了。对比之下,京东集团早已采取孵化旗下各业务独立上市的模式。除京东集团本身,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都已经成功上市,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也正在上市路上。

的确也等不及了。2023年初,关于菜鸟、盒马、阿里云单独上市或寻求融资的消息甚嚣尘上。独立经营框架尽然是好事么?也有多重因素,一方面,可以独立获取发展资源、改善治理结构,打开产业发展链路;另一方面,失去了集团内部的协作输血,某些板块的业绩可在短期能会变得难看。

危与机并存,回归“初心”的阿里,能否走出当下的低谷,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本文为博望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并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博望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