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概念股遭“爆炒”?券商首席被抓

AI财经社李逗 韩玲2022-01-19 14:59 大公司
1月17日,一则券商首席、公募基金经理联合某国有大厂相关核心员工内幕交易、联合炒作被调查的消息广泛流传。

“券商首席”涉嫌内幕交易

1月17日,一则券商首席、公募基金经理联合某国有大厂相关核心员工内幕交易、联合炒作被调查的消息广泛流传。根据传闻,原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等20多人被调查,或因涉嫌操纵证券及内幕交易,而涉事公司被指是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

对于传闻,1月18日,中泰证券回复媒体称,陈龙已于去年11月12日从公司离职,中泰证券对网传涉陈龙相关信息不知情。目前,中泰研究所策略负责人已由徐驰接任。然而,一位接近中泰证券的知情人士透露,陈龙离职之前,曾有调查人员到中泰证券办公室找他,随后辞职。

此外,《财经天下》周刊查询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陈龙在中泰证券的执业证书编号信息已不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陈龙毕业于北京大学,9年证券从业经验,2019年3月加盟中泰证券,直至2021年底离职,陈龙在中泰证券任职近三年。在中泰证券官网上,陈龙上次集中在公开场合发声还是在2021年4月左右。

一位证券行业的从业分析师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陈龙在业内并不出名,甚至研究报告都没见过。在他看来,某些分析师、研究员并不是做研究的,而是打着研究的旗号,做起了内幕交易的生意。“行业内默认都会拉一些资金做佣金收入,这已经是卖方研究的主要收入来源。比如新财富排名,是靠投票的,而不是靠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叶飞举报事件”之后,以“市值管理”名义,通过马甲来操纵上市公司股价的行为,一直是证监会重点打击的违法类型。此外,自2021年7月以来,监管层开始加大执法力度,落实对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活动“零容忍”的要求。

而传闻中的涉事公司,消息传出后,1月18日,小康股份发布澄清公告称:“小康股份对上述事项不知情也未参与相关违法违规事宜。”小康股份还称,与华为的合作一切正常。

对此,《财经天下》周刊也第一时间向东风小康、小康股份内部人士询问,对方均表示不知情,“并不知晓该消息,此前也并未听说过,目前一切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

A股华为造车概念股中,与华为合作较密切的整车公司包括小康股份、北汽蓝谷和长安汽车,三家公司在搭上华为概念后,股价均快速拉升。

其中,北汽蓝谷的大涨开始于2020年10月,股价从6元附近涨至2021年5月最高时的19.87元,涨了2.3倍,长安汽车股价从2021年4月份的10元每股区间,涨至2021年8月最高价23.66元每股,也翻了一倍多。

但最受关注的还是小康股份,该公司股价从2020年11月开始,从9元每股上下一直涨到2021年6月最高时的83.83元每股,涨近9倍。

此外,在同华为的合作中,小康股份被认为是与华为“绑定”最深的一家。该公司旗下产品,曾是唯二进入华为渠道销售的车型,华为主导2021年12月底发布的新车AITO问界M5,也是同小康股份合作推出。

此背景下,虽然小康股份否认知情,但该公司陷入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

在与华为“牵手”短短一年多,小康股份已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车企,变为市值明星,市值在A股整车上市公司中超越一众老牌车企,尽管当时它的营收已经持续下滑4年之久,业绩持续亏损。

而在抱紧华为大腿后,小康股份的资本动作,开始变得更为密集。在小康股份的公告中,既有政府补助也有非公开发行股票,甚至还有土地、建筑收储和变卖海外工厂等,各种消息纷至沓来,小康的股价出现了离奇波动,一些投资者甚至直呼其为汽车板块的“妖股”。

而这样的大起大落,也为“炒作”埋下隐患。

早在2021年1月和4月,股价上涨迅速的小康股份,接连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和书面警告,原因便是因为违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而在这之前,小康股份已因关联交易、资产处置、可疑战略合作协议等问题收到上交所和重庆证监局不少于5次的问询函和关注函。

华为造车,满载着新能源造车领域的最大想象力,而承载着华为符号的小康股份,也跟着火了一把。只不过,剥离掉华为的光环后,小康股份又要拿什么作为业务支撑?这场转型突围征程,前路漫漫。

券商首席被抓,华为造车概念股遭“爆炒”?

信披违规、内幕交易,小康多次遭证监会警示

恐慌情绪下,1月18日上午,小康股份开盘跌3.09%,盘中跳水近5%,但随后又快速翻红。截至收盘,小康股份已涨停,股价报每股51.93元,市值重新回到700亿以上,成交金额逾16.44亿元。

事实上,虽然否认知情,但过去一年中,小康的确多次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曝光。

小康的市值攀升之前,2020年11月,小康股份请来了颇有名气的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裁余海坤加入,全面负责赛力斯品牌的研产供销,被不少人视为,小康在资本层面的运作也即将有更多新运作。

余海坤加入的时间点,与小康股份股价飞速上涨开始的时间重合。而整轮上涨行情中,监管部门的问询、处罚也如影随形。

在2021年4月12日,小康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处罚通知。该通知称,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控股)作为小康股份的控股股东,并未告知其与中新融创合作买入小康股份的情况,造成小康股份信披缺陷。

这则处罚起源于2017年6月,小康控股和中新融创达成的一项协议。在协议中,由小康控股提供2000万元保证金,中新融创出资约6.3亿元成立6个信托计划,用于购买小康股份的股票。根据协议,小康控股享有股票的收益权并承担亏损风险,并需要给予中新融创年化11%的基准收益。股票买入的方式、价格、时间则由中新融创自行决定。

股票的来源,一部分是小康控股协调华融渝富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中新融创,华融渝富当时持有小康股份3750万股,持股比例约4.2%;另一部分由中新融创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

2019年9月24日,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其中小康控股出资1.68亿元,中新融泽(中新融创的下属投资平台)对其进行1:1配资。而小康控股作为买入股票的实际持有人,享有收益权并承担风险,中新融泽享有卖出权、表决权、投票权。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小康股份和小康控股的董事长是同一个人,即张兴明,他负责涉案事项的资金审批,孟刚作为小康股份时任董事会秘书,负责涉案事项的谈判及合同签署等工作。结果,相关控股股东却刻意隐瞒这些交易信息,甚至公开称不清楚这些资金。

很明显,小康控股以及相关人员违反了《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行为的规定。因此,证监会对小康控股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的罚款;对张兴明以及孟刚等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和3万元的罚款。

去年年初,小康控股又收到了一则证监会的处罚信息。证监会表示,与小康控股存在关联关系的人员易晶,曾操作14个账户,内幕交易小康股份股票,最后相关人员被处以高达190万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63.6万元。

易晶内幕交易的信息其实是有关东风汽车集团和东风小康的股权及收购信息。

2018年9月,当时小康控股董事长为解决小康股份资金问题,准备与东风汽车集团进行交易,围绕两家的合资公司东风小康的股权开展资本运作。具体计划是东风把东风小康50%的股权给小康股份,同时,小康股份把上市公司的股权给予东风。至此,东风集团对小康股份的持股比例将从7%左右提升到超过30%。

这则信息于2018年11月19日公开,但就在10月13日下午,易晶在会客厅等候时,听到会议室内的讨论。随后易晶获取内幕信息,开始与蔡某波两人控制使用“陈某珠”等14个证券账户内幕交易小康股份股票,内幕信息公开前,两人共同控制14个证券账户合计买入小康股份股票超过561万股,买入金额超9000万元,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后分批卖出,合计卖出金额9165万余元,合计盈利52.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内幕交易核心涉案人员易晶与小康股份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证监会披露,易晶本人和时任董秘孟某存在工作联络,在内幕消息的敏感期内,易晶与孟某有多次通讯联络。另外,易晶所在的重庆同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是重庆小康实业有限公司,股权占比约为31%,而重庆小康实业又是小康控股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除了涉嫌内幕交易被罚等,小康控股还因通过关联交易把亏损资产卖给上市公司获取资金,收到了上交所的询问。

2018年3月,小康动力从控股股东小康控股手中以6.4亿元的价格收购其控股持有的泸州容大车辆传动有限公司,并承诺2018年-2020年泸州容大净利润不低于2千万元、9千万元和1.5亿元,如果未能实现,小康控股将对受让方进行补偿。

实际情况却是,泸州容大这三年业绩承诺不仅未能够完成,亏损还逐渐加大。而小康股份并没有按承诺进行净利润补偿,反而将业绩承诺期顺延至2021年履行。

因此,上交所在2018年3月13日就此事问询,“标的公司过去三年亏损,未来三年由亏转盈是否合理?其次,上市公司收购控股股东亏损资产,是否存在其他交易目的以及相关资金计划安排?”

券商首席被抓,华为造车概念股遭“爆炒”?

华为造车概念股,还能“香”多久?

对于陈龙被抓的消息,不少股民表达了愤怒,其中小康股份的股民最为活跃。

事实上,目前搭上华为造车概念的三只股票,都已从高位跌落,其中小康股份跌幅最大,自2021年6月23日至今,跌幅近40%。

在与华为深度捆绑之前,无论是销量还是业绩,小康的表现一直都平平无奇。

2018年以来,小康股份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就出现了连续双降的情况。2018年至2020年,小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02.40亿元、181.32亿元、143.0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72%、10.41%、21.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40.36万元、6672.15万元、-17.2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6.84%、30.06%、2690.76%。

去年,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1万辆,同比增长104.39%,其他车型销量为22.52万辆,同比下降11.11%。2021年前三季度,小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4.50亿元,同比增长24.11%;归母净利润亏损10.8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9.34%。

2021年小康控股归母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大幅减少,主要得益于华为“智造”。去年1月份,华为和小康股份达成合作,在之后的上海车展上,共同推出了赛力斯SF5,一周内,订单就突破了6000辆。华为轮值总裁余承东不仅现身旗舰店为该车站台,而且华为还亲自下场为小康卖车。

顶着华为概念光环,小康股价一路飙升,但其销量上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在车展亮相后,赛力斯SF5在五月底开始交付,但关于它的具体销量数据,小康一直闭口不谈。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4月至12月,赛力斯SF5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1117辆、1926辆、1385辆、1089辆,共计8169辆。这和华为期待的销量显然严重不符。

于是,华为开始全面“下架”赛力斯SF5,转而投向AITO问界M5。余承东透露,AITO品牌还将推出一款中大型SUV,问界M5也将推出纯电版车型,基于AITO旗下的三款车型,“2022年华为将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样合作车企一年销售额可达到1000亿元”。

在2022年元旦致辞中,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2022年的当务之急要举全赛力斯之力、集团之力确保问界M5的高质量、海量交付。

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对媒体表示,华为计划到今年年底先用一千家店来卖车,今年华为将挑战30万台的销售目标,按此计划,合作车企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我要先把这个话说出去,让大家看看我们是不是能兑现。”

与此同时,余承东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

目前,北汽极狐,长安的电动高端品牌以及广汽,都正在和华为合作推出新车型,一定程度上将会减弱小康股份“华为概念股”的光环。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自身缺乏足够的实力去消化华为带来光环效应的车企,单靠华为也很难支撑起市值。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