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理财领1290万罚单涉三项合规问题,三年三罚累计达2000万
近日,中银理财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的事件引发行业关注。作为业内具有代表性的理财子公司之一,中银理财在产品布局、系统能力与治理体系等方面的专业化建设,及其合规管理路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据其官网介绍,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7月4日正式开业,是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官网指出,中银理财已构建起涵盖现金管理类、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四大类型,封闭、每日开放、定期开放、最短持有、周期滚续、目标盈等多种产品形态的公私募、本外币产品体系,致力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多方位、多维度、多资产类别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在市场环境变化与内部管理协同的双重背景下,理财子公司如何实现从合规要求到全面落地的顺畅升维发展,或将关系到包括中银理财在内,未来多数中大型理财子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01
2025年收到1290万元行政处罚,涉及三项合规问题
2025年06月27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指出,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1290万元。

图片来源: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针对相关事项,中银理财同日发布信息披露公告称,“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2023年理财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罚款人民币1,290万元。”
中银理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监管意见、立查立改,相关处罚问题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于2024年6月全部整改完毕。”

图片来源:中银理财官网
图片来源: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根据《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在信用风险方面,中银理财“建立了独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授信审批管理、集团客户管理以及存续期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程、管理模式和机制。”

图片来源: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市场风险方面,报告指出,“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整体风险偏好下,结合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通过合理管控市场风险,将市场风险控制在与理财投资者相匹配的范围内。通过对组合市场风险指标的日常监测,来分析理财产品市场风险水平。同时通过定期压力测试评估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状况。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响应金融市场的各类异常波动情况。”
在流动性风险方面,报告指出,“根据公司业务情况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细化流动性风险应急情景和应急流程,优化压力测试体系,强化流动性风险预判和管理能力。”
02
近三年累计被罚金额达2000万元
2025年披露的这起1290万元罚款,是中银理财自2022年以来收到的第三次行政处罚。回顾过去三年,其累计被罚金额已达2000万元。
2024年6月24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罚决字〔2024〕3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银理财因理财业务存在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250万元。
据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该次被认定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一是“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二是“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其作出罚款决定。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2022年5月26日,根据(银保监罚决字〔2022〕3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因理财业务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处以罚款460万元。
该处罚所列中银理财理财业务存在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一、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三、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杠杆水平超标;四、同一合同项下涉及同一交易对手和同类底层资产的交易存在不公平性;五、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六、理财公司对关联法人的认定不符合监管要求”。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和相关审慎经营规则,监管机构依法作出上述行政处罚决定。
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合规管理并非局限在某一环节,而是一套覆盖产品设计、资产配置、系统建设、运营监控的全生命周期机制。
理财业务的特殊性在于其资金来源广泛、客户层级丰富、产品结构复杂,部分产品采用多层嵌套、组合投资策略,且常常关联多类资产形态。
面对监管力度变化与市场复杂性,对任何一家理财子公司而言,局部整改举措或短期培训可能在有效提升和强化合规文化上存在一定局限。
理财子公司有效强化合规机制,或离不开制度、系统与文化等多维度的持续性建设,而非一次性地整改。
其中,如何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引入合规协同机制、在资产筛选中建立风险前哨制度、在客户管理中完善适当匹配体系,或是一定影响因素。
03
两大头部理财子年内被罚合计3040万元
中银理财被罚的问题并非个例,其头部同业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也于今年上半年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等”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处以罚款1750万元,这两家头部公司年内合计被罚金额达3040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从行业来看,理财子公司各业务线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或均有必要嵌入合规逻辑。例如,在产品设计阶段设置风险等级评估机制,在资产配置上设定集中度和流动性测试,在信息登记管理方面建立数据回溯与校验体系。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系统架构层面打通投资端、运营端与合规端的数据链路,推动实时响应与校验能力。
交银理财此次所涉问题集中于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方面,而中银理财则涉及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实际上对机构内部系统协同与岗位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行业在制度设计层面加快技术化治理思路的导入。
例如,部分理财子公司开始借助人工智能对资产进行自动分类,或引入数据穿透系统进行投后核查,提升风险识别的及时性与全面性等。
尤其是头部大型理财子公司,从组织架构、系统平台与人才队伍等多维度推动合规建设,有利于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性创新。
一方面,可以通过前中后台协同机制重塑流程闭环,另一方面则通过培训与内控考核等手段推动合规意识常态化。而部分机构甚至还引入了合规数据看板、实时预警模块等辅助工具,实现制度落实的量化与可视化。
3040万元的合计罚款金额,虽不构成对大型理财子公司经营层面的冲击,但或也说明,合规管理已不仅是风险控制手段,更是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关系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前防控、系统协同、技术融合或将成为未来合规治理的方向所在。
从罚款金额到治理举措,理财子公司正处在一场能力迭代的进程中。合规不仅关乎风险控制,更成为机构运营规范性与市场信任建立的基础保障。
中银理财与交银理财在2025年的相关被罚事件,对当前行业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合规内控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未来,中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是否有可能将合规机制前移到决策前端,在精细化治理中平衡收益目标与操作规范,或将成为衡量其业务增长与长期稳健发展的一大变量,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