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1年蒸发近99%,前“生鲜第一股”每日优鲜缘何遭资本“抛弃”?

博望财经恒心2022-06-01 15:48 大公司
头顶“生鲜电商第一股”光环的每日优鲜(MF.O)如今陷入内忧外患。

头顶“生鲜电商第一股”光环的每日优鲜(MF.O)如今陷入内忧外患。

图片

因2021年财报“难产”,5月19日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发出的警示函,此前曾公告预计2021年净亏损超37亿元。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短短1年之内股价暴跌近99%,市值“蒸发”近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4亿元,青岛国资更是由20亿元亏到仅千万,简直是亏到姥姥家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期每日优鲜还新增了1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532.95万元,这让本就流动性承压的每日优鲜“雪上加霜”。

反观同处于前置仓赛道的叮咚买菜(DDL.N),虽每日优鲜捷足先登,但就营收、盈利、用户规模、拓仓进展以及股价来看,叮咚买菜已实现赶超。

在疫情多点多链爆发的当下,生鲜电商本应再度迎来“风口”,然而每日优鲜却陷入困局,“生鲜电商第一股”光环退去后,理性回首,前置仓模式是“死胡同”吗?每日优鲜“败”在哪里?还能坚持多久?如今面临濒临退市还有逆转希望吗?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展开。

01

“豪掷”的后遗症显现,“血流不止”

每日优鲜终究为“豪掷”而买单,在资本市场的失利与其连年巨亏密不可分。

据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分别实现净亏损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加之2021年预亏的37亿元,4年内亏损额约105亿元。流血上市后盈利能力依旧恶化。

据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上市前共经历11轮融资,2021年IPO之际,以13美元/股计算,每日优鲜融资规模约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亿元),累计融资额约125亿元。

再看每日优鲜的现金储备,截至2021年9月末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余22亿元,若按2021年的亏损速度继续下去,每日优鲜扛不住1年,再加上高达32.23亿元的流动负债,不难看出每日优鲜的现金流已经枯竭。

换言之,在过去四年的“豪掷”、“烧钱”中,每日优鲜将投资人的钱全部败光了。在“风口”下非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加速流血,致使亏损额不断加大。

在这些亏损的投资人中,最惨的莫过于青岛国资,彼时青岛国资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以5.27美元/股的优先股价格持有每日优鲜5499万股F轮优先股,按优先股与美股ADS3:1的兑换比例计算,青岛国资的20亿元持股如今仅剩千万,亏损超98%。本想效仿合肥投资蔚来站上风口,却不曾想把自己玩进去了,亏得毛都不剩了。

曾靠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缓了一口气的每日优鲜,如今这条路却越走越窄。

今年4月29日,每日优鲜公告显示,无法在最终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报。同时公告中还称,“董事会的独立审计委员会在专业顾问的协助下,正在对某些事项进行内部审查,包括公司与某些第三方企业之间的交易事项。在审计委员会完成审查且公司评估调查结果之前,公司将无法提交20-F表格”。

图片

资料来源:每日优鲜官网。


因2021年财报“难产”,5月19日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发出的警示函,表明公司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

事实上,每日优鲜在资本市场已玩不下去了,股价自今年4月20日开始跌破1美元/股,到5月31日为止已经有29个交易日,已来到摘牌退市的“生死线”。

纵观每日优鲜整个资本市场表现,2021年6月25日发行价13美元/股,当日开盘破发,报收9.66美元/股,市值“蒸发”8亿美元,此后便开启暴跌模式,截至今年5月31日报收0.16美元/股,较最高价11美元/股已跌去近99%,市值也从首日的25.85亿美元缩水至0.4亿美元。

图片

资料来源:富途牛牛。


另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每日优鲜新增1则标的金额532.95万元的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案号“(2022)京0105执17202号”,立案时间2022年5月27日。

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每日优鲜可以说已陷入“死局”。

02

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

有人不禁会问,每日优鲜到底“败”在了哪里?是饱受质疑的前置仓模式,还是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

所谓生鲜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将生鲜品通过电商仓库等传统快递方式配送,或是通过到店、到家、社区团购、周期购等模式到达消费者手中,目前主流模式包括O2O、前置仓、到店+到家、社区团购、周期购等。据中商情报网显示,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4658.1亿元,同比增长27.92%。

基于前置仓储存可将产品配送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能快速满足生鲜消费高频刚需与新鲜度要求高的特性,前置仓模式备受资本青睐。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前置仓模式市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84.2%至337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068亿元。

但前置仓模式的盈利能力饱受质疑,看上去很美,但却是个“烧钱机器”。

据“财联社”报道,零售行业分析师鲍跃忠认为,“低毛利高损耗的生鲜品类,支撑高成本强竞争的前置仓是一个悖论。前置仓模式看似门槛低,但获客成本、履约成本高,企业想在短期内盈利很困难”。

另据“财经网”报道,高级战略研究员江瀚表示,“每日优鲜的核心优势来源于前置仓,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生鲜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成为了众多年轻消费者所追捧的对象。但前置仓设立需要大量房租、人员、管理、运营等成本,加上又是损耗极大的生鲜产品,结果导致每日优鲜的成本始终无法下降。”

据此前每日优鲜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以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为主的履约成本持续很高,是其运营费用的最大占比,2018年至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和15.77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34.9%、30.5%和25.7%。

事实上,不光每日优鲜处于亏损状态,同样采用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也持续亏损。2019年至2021年,叮咚买菜分别实现亏损18.7亿元、31.8亿元和64.3亿元。

据天风证券研报显示,“前置仓模式盈利难在于其毛利难以覆盖履约费用。根据2021年单均口径数据拆分,叮咚买菜单均毛利为9.9元(毛利率19%),单均履约费用为18.8元(履约费用率37%),UE层面单均亏损8.9元”。

同样的运营模式,却呈现不同的结果。

叮咚买菜的股价走势与每日优鲜类似,上市之后便迎来大跌,但不同的是,截至5月31日叮咚买菜股价仍报收4.5美元/股,是每日优鲜的28倍之多。

图片

资料来源:富途牛牛。


股价明显偏高,也代表着叮咚买菜比每日优鲜更具有竞争优势。

营收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实现营收55.47亿元,而叮咚买菜略胜一筹,达到61.89亿元。

盈利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毛利率10.66%,而叮咚买菜明显偏高,达到18.23%。

活跃用户数方面,2021年12月每日优鲜APP活跃用户数571.7万人,而叮咚买菜同样明显偏高,达到1345.0万人,是每日优鲜的2倍之多。

拓仓进展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每日优鲜在17个城市建有逾631个前置仓,而同期末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共有1375个,同样是每日优鲜的2倍之多。

正是由于叮咚买菜在营收、盈利、用户规模和拓仓进展等方面均略胜一筹,使得叮咚买菜竞争优势明显,虽和每日优鲜同处于前置仓赛道,但投资者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03

尝试多条腿走路

正如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表示的那样,“生鲜电商模式还是在摸索当中,单纯靠前置仓恐怕难以支撑未来的健康发展”,每日优鲜也开始注重盈利问题,战略转型进行中。

一方面,每日优鲜已经大幅放缓拓展前置仓的脚步。据了解,每日优鲜2019年底前置仓数量逾1500个,但截至2021年9月底不足650个,较两年前腰斩。

另一方面,每日优鲜开始尝试“(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的战略,积极拓展智慧菜场和零售云等新业务,此前还推出每日一淘、每日优鲜一起拼等新项目。

据悉,自2020年下半年起,每日优鲜智慧菜场业务已启动,此前已在青岛、常熟、黄山、合肥、云浮、鹰潭、上饶等多个城市布局,将为当地多家菜市场及商户提供数字化建设、私域运营、智能供应链等手段,助力传统菜场业态转型升级。

对此,每日优鲜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正在2021Q3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智慧菜场业务是每日优鲜另一大主营战略,主要定位于中国三四线中小城市主流用户的主流消费渠道,通过业态升级、数字化赋能和私域运营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费购物体验,并助力广大商户增收增利”。

但毋庸置疑的是,试新需要时间去检验,短时间想要“止血”甚至“盈利”不太可能。

零售行业分析师凌飞宇分析表示,“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仓订单量,一方面需要提升客单价,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们的盈利之路。”

但要知道,客单价提升也意味着进一步客户流失,如何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是所有前置仓赛道的厂商共同的难题。

【本文为博望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并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博望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