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上的机器人研发商“云迹科技”IPO够硬核吗?

野马财经武丽娟2022-02-17 09:20 大公司
被资本和冬奥吹热的服务机器人,未来风口有多大?

本届冬奥会中,防疫、递送、物流、炒菜、送餐......各种“上岗”的机器人大秀了一把,堪称现实中的《机器人总动员》。

先用装有机械臂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做好防疫,再品尝炒菜机器人的饺子、宫保鸡丁等美食,最后来点机器人做的冰激凌作为饭后甜点。

“身高97cm,体重45kg,移动速度0.7-1.2米/秒,空载续航最高时长6-8小时。”在美泉宫饭店、瑞成大饭店等冬奥保障酒店,也有一款名为“润Run”的配送机器人替代了人工,成为酒店服务的主力军,主要负责提供零售、送物、引领、讲解、巡游等各项服务。

这款机器人由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迹科技”)研发。近日,该公司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中信证券受聘担任辅导机构。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营商用机器人产品研发,已落地产品包括跑腿、传菜、展示交互机器人等。

疫情之下,“非接触式”服务大受欢迎,整个行业产品需求被激发,国产服务机器人崛起。不过,这些“黑科技”出圈后,也引发一些思考,“无人经济”背后有无产业支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核心技术又能否突破?

服务超15000家酒店

市场占有率超90%

如今,我们看到“行走”在酒店,提供迎宾、引导、取件、送物等服务的机器人,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稀奇了。

而在众多科技玩家中,2014年成立的云迹科技成为入局赛道较早的服务机器人企业。

云迹科技的创始人支涛曾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拥有10余年的传感器和自动化工作经验。

作为参投方之一,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曾评价支涛,“是女性创业者中,比较少见的技术派加业务派结合的人”。

2014年初,支涛创建云迹科技,专注商用机器人研发。2015年,她带领团队完成机器人的设计和投入使用,选中的第一个落地场景便是酒店,2016年研发出第一台酒店机器人。

为何创立之初会选择酒店作为应用场景?按照支涛公开访谈信息的说法,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酒店场景存在群体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且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和付费能力,且有快速复制的机会。其次,是对机器人技术可行性和使用价值的考虑。

据其官网信息,云迹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服务生系统、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大屏展示交互机器人、通用机器人底盘等。

而且,这些机器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跑腿送物机器人—“润”、大屏展示交互机器人—“云帆”、机器人底盘—“水滴”、传菜机器人—“心得”以及机器人智慧新零售服务系统—“阿拉丁”,它们主要提供零售、送物、引领、讲解、巡游等各项服务。

截图来源:云迹科技官网

云迹科技的客户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座城市,在国内主要覆盖在酒店,市场占有率已超90%,包括万豪、希尔顿、洲际、雅高、凯悦、温德姆、雅诗阁、锦江、首旅如家、世茂、开元等在内的15000多家酒店,服务人次超过1亿。

面向300亿规模市场腾讯、联想多次加持

在一家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上,服务机器人成了众多消费者喜爱的网红,享受过呆萌机器人提供的引导、夜间配送服务后,很多人会拍照上传到社交网络上,有的人称:“感受到黑科技的力量和神奇”,还有人认为“机器人俨然成为高端酒店的标配。”

截图来源:大众点评APP

携程APP在“酒店设施”这一点评选项里,也增加了“机器人服务”的标签。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智能化的服务体验,确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也发挥着真实的使用价值。

酒店的服务机器人一般担任信息咨询及向导的角色、替代酒店员工运送物品的角色、以及无人零售服务系统服务,随着长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机器人取代了酒店原本需要耗费的大量人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用工变化。

《中国酒店人力资源调查报告(2021)》有一组数据:档次越高的酒店,员工流失率越高。奢华型酒店中,员工流失率在41%以上的酒店占比为12%。中高端酒店中,员工流失率在41%以上的酒店占比为6%。

根据广证恒生一份2020年6月的研究报告,酒店服务机器人可代替的人力空间数量为5.2万人,每年可代替人力的成本为25亿元。企业员工的流失会造成招聘与培训员工成本的提升。因此,除可以替代一线员工劳力外,服务机器人同时可以保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保证服务质量,节省员工招聘培训成本。

广证恒生根据云迹科技公布的案例做出推测,服务机器人在奢华型酒店的渗透率约为10%,在高端型酒店的渗透率可达60%,在中端型酒店的渗透率50%,在经济型酒店的渗透率较低。按照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住宿餐饮业人均年薪4.8万元进行换算,配送机器人约可替代5224人的一线服务生产员工。因此,广证恒生判断,酒店业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未来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服务机器人的销售模式中,企业一般通过直销或经销方式,将机器人卖给商家,以云迹科技的产品为例,据销售人员提供的信息,其各类机器人产品的价格多在2万元-6万元之间。根据不同类型酒店,价格以及需求量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酒店会按照1:80的配比,即80间房,配备一台机器人。

对于盈利状况,云迹科技表示:“一切以官方出口为准。”

我国一般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用于消防、抗灾、安保等领域)三类。按照应用场景,服务机器人包括家用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家用机器人一般是To C产品,帮助用户完成家务、陪伴加人、休闲娱乐;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是To B产品,由酒店、展馆、医院、物流公司等采购,分担职工的工作。与工业、特种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的用户范围最广且落地空间最大。

国际机器人协会(IFR)按照应用场景,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36.4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3.38%),2021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2.6亿元。

突发的疫情,让“无人化服务”逐渐走进大众身边,也提升了无接触服务的需求。

其次,政策支持也是助推服务机器人快速增长的另一因素。2021年12月21日,工信部关于《“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市场需求火热的同时,机器人赛道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

数据平台睿兽分析的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机器人公司发生投融资事件220起,总金额约226.05亿元。从融资轮数来看,主要集中在A轮和B轮,A轮最多。梅花创投、盈峰控股、三合资本、合力投资、清流资本等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活跃,此外,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这一行列。

从2014年成立完成种子轮开始,云迹科技完成10轮融资,其中腾讯有4次投资记录,联想创投有3次投资记录,其他参投机构还有携程、科大讯飞、启明创投、中移创新产业基金等,最大的一次融资轮次为2021年1月18日的C轮,融资金额5亿元,投资方有辅导机构中信证券、启明创投、沸点资本、联想创投、腾讯投资、澜亭资本。

截图来源:爱企查APP

各路玩家齐聚机器人赛道

核心硬件高度依赖进口

随着机器人产业规模及市场空间持续扩张,这个赛道不断吸引新玩家。在应用场景和具体产品方面,各家企业的布局则各有不同。

服务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美国人JosephEngelberger在《服务业中的机器人》一书中对其作了全面介绍,并列出了医疗、家务等至少15个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中,有一类是拥有算法和软件层面优势的AI创企,以普渡科技、猎户星空等为代表。

普渡科技成立于2016年,仅2021年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的C轮和C+轮的投资,获得美团、红杉中国、腾讯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有“好啦”、“贝拉”、“闪电侠”多款产品。

创立于2016年的猎户星空,此次冬奥会上,该公司也有5款机器人入选,涉及接待、翻译和递送等领域。

第二类是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厂商,第三类是以小米、360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从应用场景来看,云迹科技的Run商用服务机器人,能够自主乘坐电梯,为用户送物、引领带路、语音宣传,在酒店服务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科沃斯的公共服务机器人旺宝,具有业务咨询、预受理等功能,在银行、证券、零售等领域广泛应用;擎朗及普渡科技旗下的配送机器人在餐饮业的合作伙伴较多;擎朗科技在其他行业的应用较为丰富,其合作伙伴有百货公司、政府服务部门及KTV等。

大多数能进入家庭的服务机器人,主要还是以扫地机器人为主,而商用服务型机器人大多被各大型商业服务机构使用。

深圳前海红岸资本基金经理王兆江认为,目前服务型机器人发展更多是集成,只能满足较为基础的需求,服务机器人这类设备,更加依靠芯片的制造和软件的设计,这是他们的运转核心,国内往往做下集成就可以成为一个机器人,机器人最难的还是芯片研发和制造。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以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为例说明,科研方面是引进国际一流的智能机器人研发人员,但是因为建筑机器人应用场景过于复杂和运行环境相对恶劣,导致迟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基本放弃,仅仅是开设了一些机器人炒菜和服务的餐厅而已。

对于机器人赛道的企业,柏文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表示长期看好,短期企业难以盈利。

服务机器人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零部件,中游的系统集成和整机制造以及下游的产品应用。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拥有完整产业链,不过,在上游控制、电机驱动、传感器的模块依然是外资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其中,核心零部件例如减速器、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器等,依然是高度依赖进口,如控制器以传统巨头为主,比如ABB集团、KUKA(库卡),系统支持厂商以互联网巨头为主,比如IBM、谷歌。

在其官网,云迹科技公布,研发人员比例超过团队总人数的60%,先后完成了六次机器人迭代,以及三代机器人的原型研发,并未透露具体研发产品供应链的细节。

国开证券研究报告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市场。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相对较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仍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掣肘,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