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财富盛宴开场?2000亿热钱涌入香江

AI财经社刘雪儿 李逗 杨俏2021-01-26 09:23 大公司
1月25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711.16点,涨幅2.41%,收报30159.01点,这是自2019年5月以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以高于30000点收市。香港恒生指数今年已经累计大涨超过10%。

1月25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711.16点,涨幅2.41%,收报30159.01点,这是自2019年5月以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以高于30000点收市。香港恒生指数今年已经累计大涨超过10%。

而今年以来,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南下的资金净流入已经超过2500亿港元,南下资金日均买卖总额已经超过港股总成交额的3成以上。

港股的火爆,也引发了机构牛熊分水岭的争论。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财富盛宴?还是一场即将反转的赌局?

爆火的港股

早在2020年1月初,创业者王玲就已经明显嗅到了港股市场的火热气息。

她发现自己所在的几个微信投资群里,朋友们开始不约而同地探讨起港股市场的股价。“港股股票哪只香?最近的收益情况怎么样?值不值得打新?”大家谈论起这些话题,就像每天谈论天气一样,变得频繁且日常。但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大幅加仓的,还是去年年底。

“从去年底到现在,我港股仓位多了近一倍。”王玲说道。被她挑中的股票,主要是腾讯、美团等互联网龙头公司。作为互联网行业多年从业者,王玲对腾讯、美团的业务模式天然熟悉,她坚定看好这类股票的长期上涨空间,尽管腾讯股价去年的涨幅均已经超过50%、美团更是大涨近190%。

与王玲类似,同样正在跑步入场港股的,还有资深炒股人士张阳。2021年1月初,张阳大笔买入港股股票。让他心动的股票,并不是热门的美团、腾讯等互联网股,他更衷情于一些传统的蓝筹股,“我之前买了一些中芯国际的股票,但最近一段时间,我主要重仓蓝筹股。”

与互联网科技龙头股相比,蓝筹股票的短期成长空间并不大,但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拥护者,张阳坚信长期主义,相信优质股票的未来成长空间。他谨慎地算了个账,“中国移动,电信、中海油等蓝筹股的股息大概在7%-9%,不说股票的涨幅,光算每年的股息也是很好的收益。”

的确,相比动辄上百倍市盈率的A股,港股市场中相对优质价低的股票,吸引了不少个人投资者跑步入场,但真正在港股市场中发挥定海神针作用的,还是以机构资金为主的南下资金的大批进场。

在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南下资金便成为了港股市场中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2020年,南下资金买入港股的金额超过9000亿港元,净买入超过2000亿港元。进入2021年,南向资金更是加速流向港股,“北水南调工程如火如荼”。

Wind统计显示,1月1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65.93亿港元,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净买入的最高纪录,最新消息显示,1月25日南下资金再度涌入192.56亿港元,今年16个交易日中已有15日突破100亿港元,累计涌入2504.67亿港元。

这些不断涌入的热钱中,爆款基金是重要组成部分。AI财经社了解到,今年来发行的诸多“日光基”中,不少热门基金将港股的配置比例提升至50%。一天狂卖2400亿、创下历史最大认购纪录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便颇有代表性。而“可投港股”也成为基金公司在宣传新产品的标配用语——能买港股,俨然成为基金公司招徕买家的一大杀器。

在港股的投资中,国内的公募基金经理同样延续了“抱团”做法,从A股的抱团白酒到港股抱团互联网头部公司,四季度偏股型基金的前三大重仓港股分别是:腾讯控股、美团和港交所。Wind统计显示,沪深港通近一段时间来持续增持腾讯控股,沪深港通的持股量达到5.27亿股,占港股总股数的5.48%。

尽管才加仓了1个月左右,但王玲港股的投资回报率近20%,她很满意,而在此之前,王玲的投资主阵场还是在A股。那是一个让她熟悉又陌生的投资市场。过去的2020年,她买了大量的A股新能源和白酒类基金,但对于A股的个股,她却始终没有信心,“A股上都是机构抱团的行情,所以我才考虑以基金的方式买入,毕竟基金更熟悉A股的个股质地。但是对于想要买入个股的个人来说,我认为风险还是很大,比如时不时会有爆雷个股出现。”

南下资金的重头参与,让长年被低估的港股市场迎来火爆期。1月25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711.16点,涨幅2.41%,收报30159.01点,这是自2019年5月以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以高于30000点收市。与此同时,港股的抱团股票迎来又一轮暴涨。1月25日,腾讯控股全天大涨,截至收盘,上涨10.93%,股价达766.5港元/股,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过7.35万亿港元。

不过,看似连创新高的股价,并非所有人都能“认准并拿得住”。

80后互联网大厂员工郑鹏也告诉AI财经社,他从去年2月份开始陆续买入美团,虽然成本只有100港元左右,但由于担心会回调,在持仓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波段操作。尽管美团一路大涨,但由于频繁操作,使得他没有拿到理想的收益。

“盈利勉强维持在30万左右,其实如果一直拿的话,应该能有过百万的收益,现在来看,还是没能沉住气。不过,去年之所以频繁操作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急需用钱,清仓了一部分股票。”郑鹏说。

从上周开始,郑鹏便频繁进行短线操作。“大概是做了几笔短线,两周时间收益就有七八万了。”对于目前的收益,郑鹏很满意。

春江水暖,机构先知

身处一线的基金经理更早嗅到市场大潮来临前的风暴。

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曲少杰向AI财经社透露,他在2020年年初就看到市场波动,“我们是港股通中的一员,要随时关注行情,经常发现一二十个交易日里只有一天以卖出为主,其他都是买入为主,这是整个2020年的常态,一年净买入达六千多亿元,只不过去年是平均买入,今年1月突然放量,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在曲少杰的判断里,投资人是否看好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买入,而他发现,从去年到现在几乎所有能配置港股的基金,都会买港股的龙头股票。

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公募行业首位千亿基金经理张坤,将25.5%的可投资金约320亿,大笔买入港股。

这在过往是很难想象的。很长时间以来,港股交易低迷,甚至不少垃圾股藏身其中,近两年的涨幅也不及A股,为何会突然成为“香饽饽”?

这在曲少杰看来并不稀奇,受捧的龙头股票集聚了稀缺性、估值合理甚至长期被低估的优势。从年初至今净买入TOP10股票里,有在A股非常稀缺的腾讯控股、思摩尔国际,也有在港股市场被长期低估的中资国企股中国电信、中海油等。

众所周知,香港股市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A股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专业程度不同,投资的理性程度也有差别,“机构投资者看财务报表,所以港股能反映业绩,业绩好股票才涨,而A股能反映边际变化,大起大跌,弹性高。”

这么看来,港股更像一个通过分数判断好学生的“考场”,能反映学生真才实学的同时,会打压一些发挥失常的学生,也就是合理估值外,会导致一些公司被低估。

曲少杰告诉AI财经社,香港机构喜欢大市值股票,看重有稳定业绩增速的公司,但地产、银行和证券等金融行业周期性比较强,没有很稳定的增长,在港股往往被低估。

在过往,被低估的公司会埋没在这片“估值洼地”里,但随着改制后港交所的日渐开放,给了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的机会,这让中国内地资金得以南下过香江。

仅仅2020年前十个月,就有120家公司在港上市,不乏京东、小米、网易、新东方、农夫山泉等知名公司,此外百度、携程、哔哩哔哩都被曝有在港上市计划,快手则刚刚启动路演。

“中概回归股对香港来说是捡了一个大便宜,本来香港以金融、地产等旧经济居多,现在有阿里、小米、快手、京东、网易等一堆新经济龙头,这将彻底改变港股的生态环境,我们将看到中国版纳斯达克的雏形。”曲少杰说道。

另外一个投资港股的理由,则是“互补”。

“港股中不管是低估值的资产,还是新兴消费领域,总能找到一些相对A股有明显估值折价,并且很有特点的公司。通过投资港股,我们的组合可以和A股标的形成互补,让组合更加均衡,无论从控制波动性的角度来讲,还是收益的实现来讲,有更多的选择。从收益率来讲,也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北京某老牌公募资深股票基金经理表示。

“A股是中国经济的A面,重在工业制造,港股是B面,在餐饮、纺织服装、教育、科技互联网方面见长。”曲少杰显然也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除了耳熟能详的龙头股外,港股还聚集了不少行业的龙头标的,比如餐饮界的海底捞,医药界的药明康德、圣达生物,这让港股有了不同于A股的特色。

港股的牛市分歧

事实上,这波港股上涨潮并不孤单。

在最近十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曲少杰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2007年的暴涨,还有一次是2017年的上涨潮:前者受益于QDII的火爆,后者得益于业绩牛市以及港股通。“过往的港股市场牛长熊短,一轮的下跌周期是10个月,上涨周期比较长,缓步向上,暴涨的次数很少。”

相信不少人感兴趣的是,这轮浪潮是否会重现2016~2017年的大牛行情?

在银华沪港深500ETF拟任基金经理王帅看来,港股出现连续性大牛市至少要有三个条件。首先,估值水平绝对低,有不错的股息率,能吸引资金持续流入;其次,企业盈利预期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恶化;另外,外部流动性也要相对宽裕。

但他仍然不敢断定牛市的到来。“虽然现在三个条件都满足,但海外疫苗接种还是低于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有不确定性,另外美债和美元都出现筑底现象,如果有超预期的爬升,可能会影响全球的资金流动而压制权益资产。”王帅说。

曲少杰则显得很乐观,他的核心逻辑是港股要持续热下来,必须要有好业绩支撑,他给出的期待值是2年。“我期待港股会迎来2年的业绩牛市,市场会有一轮估值提升,这是港股比较好的时间点。”

为什么是2年?曲少杰解释说,今年全球疫苗还有缺口,疫情的影响还不能消除,到2022年相信疫苗推进后,疫情影响会消解许多,全球经济和消费也能重新起来。

尽管同样看好港股,上述北京资深公募股票基金则更为谨慎:从一年维度上来看,他认为港股的投资机会要好于A股。

“不管是从公司质地、成长性和股价的估值水平综合来看,港股比A股都有更好的标的可选择,安全边际也更足。在2021年这个市场里面,对安全边际的要求显然是更高的。”他说。

王帅等一批关注港股的基金经理,已经在捕猎新的投资机会,甚至趁着港股低估值开始发行新基金。

至少对王帅来说,他已经锚定了一些今年的重点“猎物”。“一些是相比A股比较稀缺的,比如互联网巨头和教育板块;一些是顺应全球复苏的领域,比如上游龙头公司、中游设备公司等。”

不过,物极必反。港股的火爆,也让一些投资者开始警惕。

在私募投资人吴国平看来,所谓的港股低估值低并不绝对,而且也只是“结构性低估”。

“长期以来,港股属于估值洼地的主要原因在于,恒生指数中金融股和地产股加起来占据了港股的半壁江山,而金融股和地产股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典型的低估值类型。无论是在成熟的市场还是A股新兴活跃的市场,金融股和地产股在估值方面都不会受到青睐,而部分被抱团公司的估值其实一点也不低。”吴国平直言,“港股的整个发展趋势是跟A股波动息息相关的,港股的上涨是由A股带动的,如果A股出现动荡,那么港股也会难免步入动荡期。”

私募基金经理张智也对AI财经社表示,目前港股的暴涨是否出现了最高点,根据时间轴的长度和高度很难进行预判。港股上涨需要看驱动变化背后的因子,例如资本面和流动性是否会出现边际变化。

张阳表示,“未来不管是A股也好、港股也罢,整个市场都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我认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抱有一个相对均衡的投资理念。A股市场虽然价格较高,但价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量香港本地的资金长期看好内地股市的成长空间。港股市场虽然比较火热,但港股市场作为内资和外资的集合地,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毕竟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大家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玲、郑鹏、张阳、张智为化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