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赴美上市,网贷业务清理到尾声

AI财经社陈芳2020-10-09 10:50 大公司
传了五年的陆金所上市终于有了实质进展。

传了五年的陆金所上市终于有了实质进展。10月8日,平安集团控股的陆金所在美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然而,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以P2P业务起家的独角兽公司,陆金所的上市之路走得异常坎坷。

作为网贷行业的龙头,随着整个P2P行业的衰败,陆金所的命运也备受关注。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控股有两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和零售信贷,前者主要由众所周知的陆金所平台提供,后者由平安普惠提供。这两大业务板块通俗而言,一个卖理财产品,一个放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营收256.84亿元,同比增长9.5%,八成以上由放贷所贡献;净利润为72.72亿元,同比减少2.75%。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控股正在不断去P2P化,网贷业务量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72.9%缩减至2020年上半年的12.8%。

上市坎坷,2022年结束P2P业务


陆金所是国内第一批上线的P2P平台,凭借平安集团的强大背书,发展迅猛,2015年第三季度,陆金所就超过了美国网贷鼻祖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网贷运营平台最多时曾达3476家。

作为行业龙头,陆金所受到了投资方的追捧,估值水涨船高。2018年,陆金所C轮融资完成后,估值已经高达394亿美元,投资方有摩根大通、大华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总融资金额有30多亿美元。

然而,随着P2P的模式引入到金融行业,整个行业很快进入野蛮生长期,资金自融、超高利率、跑路等各种乱象层出不穷。随后,大批中小P2P平台由于兑付困难,暴雷跑路,迎来倒闭潮,投资者损失惨重,P2P也成为敏感业务。

尽管在同行业里,陆金所在风控方面做得相对出色,但也难免被暴雷和违约事件波及。在2017年-2018年间,陆金所代销的理财产品多次出现违约事件。包括龙力生物和凯迪生态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曾在陆金所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募集过资金,但都出现了债务违约。

虽然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债务违约风波,但在国家要求做好“三降”工作的背景下(降存量规模、降借款余额和降投资人数),去P2P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2017年下半年,陆金所叫停B2C产品,2019年停止P2P业务,全面进行转型。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网贷业务规模只有478亿元,占比12.8%。与2017年相比缩水了60%,那一年其网贷业务占比高达72.9%。

今年上半年,陆金所存量网贷产品占财富管理板块的比例下降了40.5%,预计P2P相关产品规模占比会越来越小,到2022年完全结束。

在过去数年间,陆金所也曾有多次上市传闻。最早是在2014年5月,当时传言陆金所将分拆上市,其估值便高达千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首次回应称,陆金所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在港上市。

2016年2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然而由于行业乱象频发,监管趋严,陆金所的上市计划最终未能如愿,此后的上市传闻,陆金所也再没有正面回应。

直到2019年3月,陆金所大股东平安集团直接改口称,陆金所目前资金充足,暂时没有急迫的IPO压力。业内人士称,陆金所上市之所以坎坷,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网贷监管政策不明,陆金所相关业务存在是否合规的风险;其二是陆金所的转型路径未明,给其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如今,完成了业务转型的陆金所又有了新的故事。今年3月30日,平安消费金融正式获批,成为今年第一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使得陆金所可以合法承载个人借贷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陆金所之所以重启上市计划,也正是自身业务梳理完毕,已经从一家P2P公司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轻资产运营,营收净利润放缓


随着网贷收缩,P2P产品逐渐被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取而代之,陆金所也在不断增加机构合作产品的占比。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陆金所的合作产品占比为87.2%,连续三年逐年提升,2017年只有27.1%,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49.4%和70.2%。

与之相对应的是,旧产品在逐年缩小,今年上半年占比缩至12.8%。过去三年来,每年的缩水幅度均在20%以上。

转型后的陆金所坚持轻资本的模式运营,本金几乎来自第三方。例如其陆金所财富平台上的产品与429家机构合作,其中有123家公募基金、103家私募基金、100家资管公司及券商、40家银行等,提供的理财产品有8600多种。零售信贷业务也是如此,第三方提供资金的贷款占比今年上半年高达99.3%。

轻资本运营的好处是,陆金所控股的信用风险大大降低,今年上半年为2.8%,与2017年相比下滑21.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陆金所的营收为256.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零售信贷业务贡献了八成以上的收入来源,为207.54亿元,同比增长9.1%;财富管理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只有2.7%,同比甚至大幅下滑了53.15%,为6.99亿元;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8%,为29.98亿元;增速最快的是投资收益,增加了3.47倍至4.47亿元。

这表明,陆金所赚钱最重要的来源是放贷。陆金所强调,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69%来自中小微企业。截至6月底,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为5194亿元。

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6月底,陆金所共有4470万注册用户,活跃投资人为1280万,资产规模为3747亿元。陆金所强调,其中有75.4%的资产来自30万元以上的中产富裕人群。截至6月底,陆金所财富管理客户平均资产为2.9万元。

时间跨度如果拉长一点,可以看出陆金所的注册用户和活跃投资人增长均在放缓。其中注册用户2019年的增速为8.9%,同比减少10.6个百分点;活跃投资人2019年的增速为11.6%,而2018年这一增速为16.7%。

这一现象也体现在其营收增速上,2019年陆金所营收为478.3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与上一年相比放缓27.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增速更是下滑至9.5%;净利润方面2019年为133.17亿元,同比仅增1.9%,而2018年这一增速为125.25%。今年上半年更是变成负增长,净利润同比减少2.75%至72.72亿元。

不过,陆金所的净利润率表现不俗,接近三成,2020年上半年为28.3%,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陆金所这次上市有意淡化P2P的色彩,而是对标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后两者也将在港交所上市。不过相比于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陆金所的故事能否被美国投资者接受,也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这点从已经上市的宜人金科和乐信上就可以看得出,这两家成立晚于陆金所的平台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赴美上市,发行价分别为10美元和9美元,上市后两家均有过高光时刻。2017年10月底宜人金科股价冲到53.08美元美股的最高峰,2018年3月乐信股价每股最高涨到20美元。但好景不长,在网贷收缩的背景下,此后两家的股价都进入了下行通道。

截至目前,宜人金科和乐信均跌破了发行价。10月7日收盘,宜人金科每股只有3.11美元,总市值为2.93亿美元,与最高峰相比蒸发了47亿美元;乐信股价每股为6.74美元,总市值为12.19亿美元,较最高峰缩水66%。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