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半年报:营收净利均下滑,不良贷款余额58.24亿

财富独角兽小方2025-09-04 13:20 大公司
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降。

2025年8月,贵阳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零售业务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该行多个核心经营指标出现波动,包括收入端的收缩、资产质量的变化以及贷款结构的调整。

该行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称,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方面,该行助推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服务迭代升级,助力提振市场消费。一是对消费贷款专属产品“爽快贷”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提升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增加灵活还款,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优化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产品“誉无价”,实现50万以内小额贷款主要流程线上化办理和续贷功能上线。

不过,围绕其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部分贷款分类占比上升等现象,相关数据变化或有值得进一步分析探究的价值。

01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5.26%

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降。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

图片来源: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利息净收入的下滑是本期收入下降的核心因素。贵阳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49.2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86亿元。

图片来源: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在利息收入下行的同时,非利息收入也未能完全抵消利息收入下滑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实现非息收入15.80亿元,同比略降1.22%。理论上,在利息净收入下行的周期中,手续费、佣金、理财、投行等轻资本业务应当形成一定的对冲效果。然而,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些收入项目的提升力度仍然有限,未能对冲利息收入的下滑。

图片来源: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同期,该行交易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由上年同期的正向收益转为亏损,拉低了非息收入的整体水平。

管理层采取了主动的资产配置操作以应对此压力。在报告期内,其投资收益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一操作有效地部分对冲了公允价值变动的亏损。从结果上看,这体现了管理层在被动市场环境中主动平滑利润的意图。但非息收入整体仍未能形成足够支撑,短期内在缓解收入压力方面的效果相对有限。

02

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增幅39.60%,不良贷款率升至1.70%

一段时期以来,贵阳银行在零售信贷领域呈现出明显扩张趋势。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母公司口径下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达到60.71亿元,较年初增加17.22亿元,增幅达到39.60%。

2025年上半年度报告还披露,该行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爽快贷”余额达到55.98亿元,较年初增加15.67亿元,增长率为38.87%。

图片来源: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贷款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截至报告期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8.24亿元,不良贷款率1.70%,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从趋势看,信贷结构的变化与资产质量边际承压之间的关联,值得持续追踪和评估。

零售贷款的快增长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往往在前期释放出较强的收入推动力,但其背后的风险也可能呈现出值得关注的特征。消费贷款客户相较于传统抵押类贷款,抗风险能力相对更为敏感,贷前准入评估、贷中行为识别、贷后催收机制等环节,或有可能面临挑战。

从风控角度出发,消费贷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三个支点”的有效协同:一是准入机制要细颗粒化,在评分模型中引入多维度的补充信息如社保记录、经营流水、设备识别等以提高识别能力;二是额度管理和贷后运营要更加敏捷,对短期高频借款、异常循环用信行为设立动态预警系统;三是贷后服务与风险监控要更前置,通过账期提醒、还款辅导、柔性催收等手段增强客户黏性。

当然,“爽快贷”及相关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增长,为贵阳银行在零售转型中带来了阶段性成果和积极反馈,也验证了贵阳银行在线上化产品设计与渠道优化方面的能力。但这类业务的扩张,往往不能仅追求“规模做大”,反而更关键的是在于如何同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延长资产寿命、提升客户留存和资产质量的可控性。唯有如此,零售贷款的增长才有可能真正从表层的“量”,沉淀为高质量发展的“质”。

尽管当前贵阳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拨备覆盖率仍处于稳健区间,可为风险波动提供缓冲,但从前端信号变化来看,资产质量管理需要更具前瞻性、策略性。

03

关注类贷款占比升至3.12%,迁徙率上扬至15.61%

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在贷款总量稳中有增的背景下,其资产质量结构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边际波动。除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70%,较年初小幅上升0.12个百分点以外,尽管整体资产质量水平仍属稳定,但部分前端风险指标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从五级分类结构来看,正常类贷款占比从年初的95.45%下降至95.18%,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至3.12%,可疑类贷款占比则由0.23%升至0.41%。这种结构上的微调虽暂时不会引发大规模不良暴露,但值得贵阳银行将其纳入观察范围。

图片来源: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在分类占比发生变化的同时,贷款迁徙率的动态指标也出现了与之配套的趋势变化。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上升至15.61%,高于2024年年末的11.45%与2023年年末的14.39%,或说明其从关注类进一步向不良类迁移的可能有所加快。

图片来源:贵阳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而其正常类贷款迁徙率由1.66%下降至1.55%,则仍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与此同时,可疑类贷款的迁徙率维持在87.70%,虽然较上年末略有下降,但依旧处于高位。这一系列数据综合来看,或说明贵阳银行的风险迁徙路径处于一定的活跃阶段,特别是关注类贷款中部分资产或有开始向更高风险等级转化的一定可能。

在行业分布层面,其风险敞口集中于房地产、批发零售等传统高波动板块。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已升至1.75%,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仍维持在4.58%。这些领域若缺乏更有效的差异化风控手段,可能在未来继续对整体贷款结构带来干扰。同时,随着零售业务特别是消费贷快速扩张,资产“年轻化”趋势增强,新增贷款在早期账龄中占比提高,历史行为数据沉淀相对有限,增加了模型识别的难度与风控响应的复杂度。

从整体趋势来看,目前贵阳银行的资产质量尚未失稳,但其贷款结构或正处于边际调整期。关注类和可疑类贷款占比的上升叠加迁徙率的加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贵阳银行前端信贷结构的变化或有必要持续关注。当前阶段,建立更加前瞻性的风险识别与处置闭环机制,或将有助于进一步筑牢资产质量底线,也为后续经营稳定性留出更多主动空间。

2025年上半年,贵阳银行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业绩端仍面临一定压力。营收、净利双降之外,利息净收入下滑、非息收入未能形成有效对冲,加之资产质量边际承压、关注类与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抬升,种种变化共同构成了当前阶段的经营现状。

与此同时,其零售信贷业务加速推进、线上信贷产品快速放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增长动能,但其背后所伴随的风险管控同样居于重要位置。站在年中节点,贵阳银行如何在结构调整、风险防控与盈利能力恢复之间寻求更稳妥的平衡,或将决定其全年业绩表现。

整体来看,2025年中期阶段,贵阳银行在坚持零售战略的过程中展现出业务扩张与风险管理交织的特征。一方面,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线上产品形成增量,为零售转型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利息收入回落、非息对冲有限,叠加贷款分类结构的边际变化,也提示出稳中有变的可能。

围绕这些变化,如何继续夯实前端风控能力、提升资产配置效率、增强中间业务的收入水平,或将成为贵阳银行下一阶段经营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些变量将如何演化,贵阳银行又将如何回应市场变化,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