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信基金三剑客不及预期,王博强在管4只基金不足10亿

财富独角兽吴理想2025-08-20 10:58 大公司
缺乏明星基金经理和代表性产品是泰信基金的核心问题所在。

近期股市迎来了久违的大牛市,随之公募基金的热情也持续高涨,年内越来越多的基金目标直指净值翻倍。但冰火两重天,也有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旗下全部权益产品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比如总部位于上海的泰信基金。

万德资讯显示,成立于2003年的泰信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末的总资产排名仅为第97位,在全部329.37亿元的规模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合计约为62亿元,权益类产品的势头明显逊色于固收类产品。这其中的原因有多重因素,但缺乏明星基金经理和代表性产品是核心的问题所在。

在老将董山青离开后,目前资历最老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变成了王博强,但他在管的四只产品中有两只任职回报下跌超30%,另外公司培养的号称“权益三剑客”的吴秉韬、徐慕浩、董季周,始终未能哪怕有一人大红大紫,难道崛起要指望加盟时间不长的陈颖吗?

01

“三剑客”没有一人成为顶流?

号称公司权益三剑客的基金经理是吴秉韬、徐慕浩、董季周,他们今年的成绩如何呢?先看三人中相对知名度最大的董季周,他因为酷爱半导体投资曾被誉为蔡嵩松的接班人,最新的累计任职时间已经超过了6年。目前他在管两只基金,2025年到目前的收益逼近了30%一线,相对尚可,但是两只基金在半年末的合计规模不过是大约30亿元。

从他管理的更为知名的泰信中小盘精选二季报来看,笔者发现董季周竟然配置了清一色的10只科创板股票;尽管这类股票具备20厘米涨停板效应,但截至8月15日收盘为止,年内也没有一只重仓股实现涨幅翻番,同时在最近三个月的股票上攻中没有任何公司涨幅超过50%,说明基金经理的选股眼光相对有限。

董季周在二季报中对操作仅仅简单地表示:“二季度的操作方面,组合基本延续上季度的配置思路,延续了高仓位、高集中度特征,持仓保持稳定。”

再看三位中的另一基金经理徐慕浩,他同样是在公司任职超过6年时间;天天基金网显示,他于2011年加入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部研究员,自2015年11月9日起担任泰信优质生活混合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11月24日起担任泰信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但是他在这两只基金上的业绩分化却很大:先从任职回报上看,泰信竞争优选混合最新已经超过了160%,对比看另一只基金泰信蓝筹精选混合,同期他的任职回报仅仅约为20%,而徐慕浩管理两只基金仅仅相差大约1年。再看今年到目前的成绩,前者到目前约为11%,后者到目前约为9%,相对较为平淡。

以泰信竞争优选的二季报为例,其重仓的10只股票分别为贵州茅台、华鲁恒升、京沪高铁、国药股份、广信股份、分众传媒、盐湖股份、马应龙、宁德时代、奥泰生物,最新年内涨幅最高的一只竟然还不到22%。

对此,他的解释是:“配置方面,本基金关注企业的壁垒和现金流,看重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对集中持有在细分领域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赚取未来稳健增长的现金流。相对分散持有低估值、市场关注度低,资产质量好的冷门公司,以组合的形式期待未来的均值回归。”

三位中最后要提到的是吴秉韬,同样是任职超过6年的时间,但他的业绩分化更为夸张,从到目前的任职回报来看,不仅有任职超过180%的好成绩,而且也有任职下跌超过30%和20%的绩差产品。或许也正是这样巨大的差异,才导致他在半年末管理四只产品的合计规模不过是大约3.76亿元。

02

“一老一少”王博强和黄潜轶同样难当大任?

除去同样出道六年已经不能再作为新秀的三剑客外,泰信基金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还有一老一少的王博强和黄潜轶,但是他们的成绩同样难当大任。首先看担任基金经理刚超过4年半的黄潜轶。

从工作履历上看,他曾任职于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3月加入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21年2月2日任职泰信现代服务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泰信发展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但是,问题在于他管理两只基金至少也有四年的时间,目前最新的任职回报均为大幅浮亏,其中一只为-41.26%,另外一只则为-58.71%。从基金二季报披露的十大重仓股组合来看,他的问题与徐慕浩类似在于选股不利,在股市大牛的背景下没有选到一只涨幅能超35%的标的。

最后要说的是在董山青离开后任职时间最长的王博强,他是2008年12月就加入到这家公司之中。但从半年末的两项硬指标来看,他目前管理四只基金的总规模是8.25亿元,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报是14.07%。令人困惑的是,他历史上也有任职翻倍的基金,但早在2022年8月底就已经卸任该产品。

从目前在管的基金来看,仅仅有1只管理时间最短的泰信行业精选混合任职回报接近15%为正值,从基金二季报的重仓股分析,可能最大的成功在于它选到了年内迄今涨幅翻六倍的舒泰神这只大牛股。但笔者注意到,该基金并非由王博强一人管理,同时还有另一擅长医药的基金经理陈颖搭档,那么选到医药牛股是出于谁之手呢?

进一步来看陈颖的情况,她目前任职刚超过3年半,曾任职于北京德丰华投资公司研究员、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兼高级分析师、申港证券投资经理。2021年12月加入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任基金经理。目前来看,她的长期业绩还需要检验,另外就是她的能力圈除医药之外还有哪些延伸呢?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