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向好,股价下跌,汤臣倍健为何难获投资者青睐?

博望财经小魔丸2023-09-05 12:40 大公司
VDS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的当下,如何塑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汤臣倍健的必答题。
一向暴利的保健品生意,造就了不少商业大佬,而随着当下年轻人养生意识的增强,这个不断进化的赛道更是爆发出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8月6日,“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第一股”汤臣倍健披露了2023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营收同比增长32.58%至55.9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5.45亿元,同比增幅为47.41%。

双增业绩很是不错,但市场却不买账。本次半年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汤臣倍健股价下跌3.83%,报收20.35元/股。随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发稿前收于19.4元/股。

来源:百度股市通

股价与业绩背离,到底是什么挫伤了投资者信心?

01

二季度业绩陷入颓态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提到,要警惕“增长型衰退”。

没错,纸面上的增长并非万能,更要考量增长内部的质量与其可持续性。

而这似乎也成为一个自我预言。仔细看汤臣倍健这份半年报。虽然上半年业绩整体不错,但拆分看却下行趋势拉满。

公司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结束,汤臣倍健营收31.08亿元,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3%及55.27%。

而到二季度,折算之下,汤臣倍健营收24.8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15亿元,营收环比下跌19.95%,净利润则大降50%,恰好到达腰斩线。

这也解释了为何资本对成绩不买账,因为这份表面上的体面增长,实际上看也是低于预期的。

不仅如此,2023年上半年的高增,一定程度上也建立在2022上半年的疲软表现之上。

2022年上半年,汤臣倍健首次在半年报中预告净利润下滑,从2021年同期的13.88亿元下降至10.57亿元。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低基数衬托,也显得2023年的增长少了些含金量。

更长远说,是投资者对其成长节奏的担忧。

拉长时间来看,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间,汤臣倍健净利润同比增幅飙升时候可以超过五倍,但低谷区间少了一倍还不止,分别为-135.51%、528.29%、15.07%、-20.99%。

显然,这也忽上忽下的过山车式变动,并不符合投资者对优质龙头股票的价格期许。

02

经销商加速“逃离”背后,产品是否卖得动?

站在经营的角度,渠道问题是理解当下汤臣倍健窘境的关键。

汤臣倍健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直营和经销,经销是主要的业绩来源。上半年汤臣倍健通过经销模式实现营收约43.6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78%左右。

渠道网络越多元丰富,就越能更高效地触达消费者。甚至可以说,汤臣倍健的起飞之路,就是一条开辟渠道的荆棘之路。从1995年成立到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汤臣倍健的发家史是与商超、药店、专柜、母婴店等线下业态牢牢绑定的历程。

而一组数据变动,足够说明问题。

2023年前6个月,汤臣倍健境内外合计拥有经销商944家,跌破千家,创下公司三年来最低,较2022年末减少95家,其中境内减少75家,境外减少20家。

拉长时间,2020年-2023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1219家、1171家、1039家、944家。

显然不是好事。毕竟线下经销商对公司是很重要的。汤臣倍健在财报中坦承:线下渠道准入门槛较高,龙头企业先发优势明显;线上渠道准入门槛更低且更为多元,品牌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为何经销商减少?汤臣倍健表示“2022年底公司将药店渠道经销商体系重新划分为汤臣倍健、大单品两条线,合并过程中也将部分经销商户头进行合并”。

问题在于,产销量结构与合同负债的变动让上述说法站不住脚。

来看库存量变化,2023上半年,汤臣倍健片剂、粉剂、胶囊以及其他产品的库存量皆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其中胶囊在生产量同比减少29.43%的情况下,库存反向增长了40.42%;片剂的生产量同比增幅为8.75%,而库存量却同比增长了52.74%;其他产品库存量则同比增长135.31%;粉剂情况相对较好,在生产量增长了124.27%的情况下,库存增长21.91%。

再看合同负债。汤臣倍健报告期内的合同负债约为4.1亿元,较年初的8.8亿元下降超50%,这也意味着其现有在手订单大幅减少,直接影响未来业绩的转化。

系列数据均说明,汤臣倍健或正处于一轮渠道变革之中。

财报显示,线上直营模式的营业收入达到12.22亿元,同比增长40.78%。其中,境内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71.33%。

与之相比,汤臣倍健起家的线下渠道则明显增长乏力。同期,境内线下渠道收入29.72亿元,仅同比增长16.48%。

动能转换中,汤臣倍健又是否可以尽然顺利完成渠道的全面升级、卖出更多产品?

03

销售费用难成增长引擎

更深的忧虑,或许在于汤臣倍健最底层的业务驱动力。

事实上,重营销、轻研发已经成为汤臣倍健一直以来的诟病。尤其是其业绩增长对于销售费用驱动的依赖。甚至已经产生了反噬风险,比如其代言人蔡某因舆论风波造成不小影响。

根据半年报,2023上半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达到了约18.28亿元。其中广告费为约5.28亿元。

销售费用率而言更为直观。2020年至2022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84%、33.35%、40.31%。

到了2023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率进一步提高,达到了32.67%,相比上年同期的31.97%略有提升。其中,二季度销售费用率为42.73%,较2022年二季度的39.13%提升了3.6个百分点。

为啥花了这么多销售费用?公司在半年报中解释,销售费用率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市场推广费、平台费用、广告费提升较多、线上渠道投放增加所致。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市场推广费、平台费用和广告费分别为5.19亿元、4.42亿元和5.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78.64%、44.32%和21.62%。

研发费用的投入则显然暗淡很多。2023上半年,汤臣倍健投放在研发上的费用为0.81亿元,仅为同期广告费用的15%左右。

研发投入的薄弱,也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贵公司一直强调要向强科技企业转型,请问强科技具体强在哪个方面?”

此外,成本低廉的产品也让汤臣倍健饱受争议。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片剂的营业成本为3.6亿元,销售量高达31.62亿片,平均每片成本仅有0.11元;胶囊产品方面,2023年上半年营业成本3.12亿元,销售量13.89亿粒,平均每粒成本约合0.22元。

财报中,汤臣倍健声称,公司定位不是为客户而是为家人和朋友生产全球高品质的营养品,在全球范围内甄选高品质原料。如此低成本的产品,竞争力有多少,上述企业定位又是否站得住脚呢?

汤臣倍健的确应该抓紧一些了。相对于其他消费品领域的寡头垄断,汤臣倍健在VDS市场10.3%的市占率还谈不上具有绝对的品牌优势。

放眼保健品领域,健合集团旗下的斯维诗品牌已经成为汤臣倍健最大的竞争对手。此外,双心、善存、哈药、姿美堂等品牌也以咄咄逼人之势步步紧逼。

VDS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的当下,如何塑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汤臣倍健的必答题。

【本文为博望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并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博望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