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大清退 陆金所不仅没“死”还要IPO了 ,“LU”值得期待吗?

数科社無磬2020-10-10 09:33 大公司
招股书再次掀起了业内对陆金所的关注,也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陆金所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上市后还值得投资者选择吗?

时隔6年,背靠平安集团的陆金所终于在10月8日这天明确上市进展。

日前,陆金所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次公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LU”,高盛(亚洲)、美国银行证券、瑞银、汇丰银行、平安证券(香港)等担任承销商。招股书没有披露陆金所控股的实际拟募资金额,不过根据此前市场传闻,陆金所控股此次IPO将募集20亿至30亿美元,或成为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控股的网贷存量资产已由2017年的3364亿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78亿元,业务总占比从2017年的72.9%降低到当前的12.8%。网贷业务对陆金所控股财富管理业务影响已经大幅度减少。

招股书再次掀起了业内对陆金所的关注,也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陆金所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上市后还值得投资者选择吗?

       01

P2P资产总占比降至12.8%,“网贷巨无霸”不仅没“死”还要上市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的三个金融科技独角兽之一,大家对陆金所的认知,更多是P2P领域的“巨无霸”。2017年,网贷行业在国内发展迅速,这家从平安集团发展过来的巨头公司网贷存量资产一度达到当年的3364亿,业务占比高达72.9%。

巨头的光环下,陆金所却经历了并不平坦的上市历程:2014年5月,当时传言陆金所将分拆上市,其估值高达千亿元;2015年12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首次回应称,陆金所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在港上市;2016年2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2019年3月,陆金所大股东平安集团称,陆金所目前资金充足,暂时没有急迫的IPO压力。直到2020年10月8日,上市一事终于有了确切消息。

业内人士认为,陆金所上市的最新进展,和其与P2P业务的脱离有很大关系,“路障被清理了,前进之路自然也就更通畅更容易了。”该业内人士坦言。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趋严,陆金所也一直在不断调整自己占据市场的姿势,在平安集团的赋能下,发展零售信贷、财富管理等创新板块。直到2019年,网贷行业出清加速,国内的P2P公司为配合监管“三降”要求,开始清理P2P业务,新形势下陆金所也及时作出战略调整:2019年8月,在零售信贷业务方面,陆金所不再提供P2P产品,同时停止利用P2P投资者的资金作为零售信贷业务的资金来源。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P2P产品客户资产占比下降至12.8%,2020年的贷款资金来源中,不再有P2P投资者的资金。

根据招股书显示,旧产品(主要指网贷资产)从2017年末的3364亿元,减少至2019年末的1033亿元,到2020年6月30日余额为478亿元,旧产品占客户总资产比例从2017年末的72.9%下降到2020年6月30日的12.8%。由于P2P产品最长期限为3年,陆金所最后的存量P2P产品到2022年到期。

至此,昔日网贷行业的“巨无霸”不仅没有“死”还要上市了,且根据此前市场传闻,陆金所控股此次IPO将募集20亿至30亿美元,或成为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02

没有P2P,陆金所还值得投资者选择吗?

重新打量这个金融科技独角兽,我们的目光或许更聚焦在“金科”字眼,曾经靠P2P业务吸引了大量用户的陆金所,经历行业整治后要赴美上市,值得期待吗?

从招股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基于AI大数据的风险管理模型被陆金所视为核心优势。据介绍,基于过去十年其在运营中积累的大量数据,陆金所控股创建了客户风险识别系统(KYC,know your customer)、产品风险识别系统(KYP,know your product),另外通过一系列的动机识别模型(KYI,know your intention)来分析和确定客户的实时意图和可能的下一步行动,例如购买某些理财产品的倾向,查看最新的金融市场信息。

陆金所将这一整套风险管理系统嵌入到了陆金所APP,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在新技术的运用上,陆金所称,AI、大数据、区块链、SaaS等多种技术创新了用户体验。

在招股书中,陆金所也提到,本次美股IPO将主要用于科技投入。具体包括“全球扩张以及其他”,“技术投资或收购”,“产品开发、销售与营销活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以及“资本支出”。

比起空谈故事,资本市场更看重实实在在金融科技赋能背后产生的价值。技术实力与平安集团强大品牌力的支撑下,陆金所控股在过去几年逐渐向轻资本的运作模式转型,为公司的增长提供了保障,第三方新增贷款额度占比从2017年的51.8%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99.3%,同时将承担信用风险的贷款比例从2017年的24.3%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2.8%。

目前来看,陆金所主营业务分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块。根据招股书,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年末,零售信贷方面,累计借款人数量分别约750万、1030万以及1240万级别;财富管理方面,注册用户数则分别约为3380万、4040万以及4400万级别。

其中,陆金所零售信贷便利化(Retail Credit Facilitation)业务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向国内的小企业主和工薪阶层等提供借贷服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直销网络在中国27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56,000名全职员工。财富管理业务则以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士为目标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

“我们通过在线渠道和会员推荐来获取平台投资者。尽管我们不再鼓励提供B2C和点对点产品(peer-to-peer products,即P2P),但我们成功地保留了这些产品的投资者并说服他们在我们平台上投资其他产品”。陆金所表示。

某种程度上,陆金所在招股书中披露的营收和盈利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成功”。从招股书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405亿元、478亿元和2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亿元、136亿元、133亿元和73亿元。净利润率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上半年的28.3%,2017年到2019年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近50%。

其中,基于科技的平台收入成为陆金所控股的主要收入,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17年的61.9%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的87.7%,主要包括零售信贷交易促成服务费和理财交易服务费。

诚然,背靠平安集团潜在的近2.1亿金融服务客户,现在的陆金所,正基于零售信贷与财富管理两大平台为枢纽,辐射金融机构,向用户提供符合其风险偏好和个性需求的贷款和理财产品,并通过丰富的用户数据不断优化和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且实现了盈利。同时,轻资本的商业模式也为这家披上金融科技战甲出征美股市场的独角兽,带来值得期待的无限可能。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当下,消费互联网如火如荼,产业互联网也是重中之重,从社交支付到行业支付,从消费金融到产业金融,商户的普及率和场景的覆盖率会不断增加。

在生态协同效应下,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金融的规模还会迅疾增加,业务增值空间巨大,金融科技公司从定位和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和服务,在符合监管要求和把控住安全和风险之下,真正的随需而变,做好运营,做好内部赋能和向外赋能,体现差异化优势的公司,势必不断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