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正和岛潘磊2019-12-31 14:14 创投
很多人通过创业掘得了第一桶金,但是却往往熬不过逆周期——这差不多也是伟大企业和流星企业的最大不同,前者能够多次穿越逆周期,后者却化为流星消失了。而且还会出现一种现象,成功穿越逆周期的公司,紧接着就会迎来业务的膨胀——因为随着大批公司倒在

作 者:潘磊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是“股神”巴菲特说的,也被无数炒股人士奉为炒股圣经。

当然也有更接地气的国内版本——“股票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这就是逆周期。因其略显飘忽不定的顽劣特性,而成为千百年来企业家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很多人通过创业掘得了第一桶金,但是却往往熬不过逆周期——这差不多也是伟大企业和流星企业的最大不同,前者能够多次穿越逆周期,后者却化为流星消失了。

而且还会出现一种现象,成功穿越逆周期的公司,紧接着就会迎来业务的膨胀——因为随着大批公司倒在逆周期的致命威力下,留下来的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这意味着只要能够成为穿越逆周期的“少数派”,马上会有一场狂欢节。

 

致命逆周期

潘石屹最近很忙。

因为忙着“出清”自己手头的“SOHO”系写字楼,其中有些曾经被他认为是“永远不会出售”的物业,比如外滩SOHO和望京SOHO。

稍早之前,他已经卖出了这些物业的超过2000个车位。

在这个逆周期中,他的选择耐人寻味。

再比如李嘉诚,诨号“李超人”。

从2013年开始,李超人就开始抛售房产资产,据说前前后后套现了超过3000亿港元。

他曾说自己“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他做到了。

这不是李嘉诚第一次玩穿越周期的游戏。

他发迹于此,也是大师。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楼价不振,李嘉诚却看准机会,买入地皮和老破小,暴赚。

他成了包租公,坐地收租就赚翻了。

到了香港回归前夕,一些机构认为未来趋势不明,于是低价出售资产,李嘉诚又开始到处收购,最后买下和记黄埔。

这又是一笔好买卖。

现在有时还能在早期影视作品中看到“搭接天地,唯有和记”的广告语。

后来,他又在大陆投资港口和地产项目等,收获颇丰,从未失手过。

他的操作表明,创业干企业要稳健经营,而非盲目扩张,大干快上。

他甚至告诉马云,“你要有一个业务是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

总结起来,李嘉诚的商业逻辑,就是在经济上升期,要保持低负债率,手握足够的现金流;而在市场下行周期,资产价格下降后,他又开始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到处收购资产,当经济又轮回到了上行区间时,他又在资产价格高点开始卖出操作,回收现金流。

普通人如果经历一两个周期,即便不暴富,钱也花不完了。

李嘉诚自己也说,做生意的原则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如履薄冰”,讲究步步为营。

这是大实话,能做到的都扛住了逆周期,做不到的,即便没死掉,也掉队了。

比如壳牌和BP(英国石油公司)。

两种选择,两种命运

壳牌和BP,针对“逆周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壳牌在利润率降低的1998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投资支出,而在利润状况较好的2000年和2004年,反而减少了支出。

与之相反的是,BP在行业上行期实施了换股并购,2000年收购了阿科石油公司。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

壳牌讲究灵活稳健,而BP明显带有扩张激进风格。

结果当然也是不同的。

现在壳牌的市值高达2300亿美元,而BP是1200亿美元左右,两者相差超过1000亿美元。

这是双方在“逆周期”中的不同表现决定的,也是近几年屡次传出壳牌要收购BP的原因所在。

从体量上看,壳牌完全可以收购BP,但考虑到前者的投资风格,除非遇到类似于“逆周期”这样的条件,否则以壳牌的行事风格,很难说就能看上BP。

但是话说回来,能做到像壳牌那样进退自如的公司非常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派。

就和人一样,多数人面对欲望的引诱都不能免俗——如果诱惑足够大的话。

所以能忍住、扛住诱惑的,都是少数派。

这就是“二八定律”。

但逆周期成就的其实正是少数派。

所以才是壳牌收购BP,而非BP收购壳牌。

既然逆周期如此神奇——它距离我们远吗?

不远。

事实上我们有个行业正处于逆周期——汽车。

“逆周期”重塑汽车行业

某种程度上,逆周期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808万辆,同比下跌了2.8%。

“逆周期”魅影初显。

因为这是28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录得年度销量下跌。

之前当然也有过销量低谷,但从未经历整个年度销量下跌的情况。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今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1-11月,汽车销量完成2311万辆,同比跌幅达到了9.1%。

在金融数据服务商万得制作的“2019年各行业利润增速表”中,汽车倒数第一。

对于多数车企来说,现在的日子苦不堪言。

一些进入中国市场长达数十年的老牌合资车企,也都遭遇了销量下跌。

新造车企业更是在巨额亏损中挣扎,甚至融资都成了问题。

一句话——车卖不出去。

有些车企还陷入欠薪、裁员甚至破产传闻。

并不奇怪。

因为这是对于那波2010-2015年间,趁着车市良好以“产能不足”为由大肆扩充产能的车企的惩罚。

这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

当然也是逆周期。

在过惯了将近30年的好日子之后,多数车企见识了逆周期的威力。

于是开始关厂,甚至裁员度日。

这是多数派的故事。

当然就也有日子舒服的少数派。

他们穿越了逆周期,正在享用属于自己的饕餮大餐。

比如一汽丰田。

稳健经营销量上升

在产能扩张“跑马圈地”最疯狂的时候,一汽丰田堪称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流,淡定处之。

当时无论是德系,还是韩系或者自主品牌,差不多都认为自己的销量之所以还不够高,均是因为“产能不足”。

所以很多车企一哄而上,纷纷上马“第三工厂”甚至“第四工厂”,储备了天量产能。

一汽丰田不为所动。

根据中新网的报道,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大约为2500万辆左右,但是各大车企的产能储备却高达3500万辆。

报道称,根据研究机构伯恩斯坦的数据,部分豪华品牌在华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丰田更是超过100%。

这就是当时“不动”的原因。

很硬核,也很羡煞同行。

过去的将近30年,中国车市一直高速发展,与竞争对手动辄过百万的产能相比,一汽丰田旗下三地五厂的总产能为62.2万辆,但是其2018年的销量却高达72万辆。

满负荷运转。


员工也都有活干,有钱花,不用担心裁员丢饭碗。

但很多同行就没那么幸运了。

不断出现的出售或者关停工厂的新闻,甚至都不算是新闻了。

简单来说,其他车企的车卖不动,但一汽丰田的车不够卖。

典型的逆周期景观又来了——有的车企开始关停工厂,但一汽丰田,却在这个时候开始增加产能!

2019年3月底,在全新亚洲龙下线仪式上,一汽丰田宣布TNGA新一工厂落成,该工厂设计产能达到20万辆/年,一期10万辆/年。

但这些都是优质产能,而非落后产能。

自从丰田TNGA架构上线以来,凭借其模块化的属性,更新颖的外观设计和全新动力总成的导入,产品力大增,市场反响极为可观。

以11月销量为例,当月销量达到了7.4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TNGA架构车型的销量占比高达79.4%,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销量担当。

在行业高速发展期相对谨慎,着重精细化运营,提升品牌形象,培养用户黏性;到了调整期则开始善用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充沛现金流,主动出击,完善平台技术和产品矩阵,并推进数字化营销,从而实现了销量的正向增长。

当然,“二八定律”中的“八”因为销量下跌而空出的市场,也被一汽丰田这样的“少数派”瓜分。

这是“少数派”的狂欢节——前提是穿越逆周期,成为“少数派”。

然后,距离伟大企业就不远了。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